談越
摘 要: 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數學課堂的評價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以人為本的評價模式,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使評價不僅關注結果,更關注學生的成長。因此,在教學中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從而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評價 評價方式
課堂評價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地使用各種評價方法對促進學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課堂的評價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使評價不僅關注結果,更關注學生的成長。下面是我談談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運用的評價方式。
一、語言評價和非語言評價相結合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就像溪流中濺起的朵朵水花,讓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教師面對一群天真活潑、性格不同的學生,如果對回答問題的學生僅僅使用一種語言進行評價,就難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進取心,也難以達到評價的效果。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問題的難易,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運用多種語言評價學生,讓學生了解自己課堂學習的情況,從而體驗成功快樂,產生進步的動力。
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在課堂上的表現也不一樣,我就根據學生不同的表現做出不同的評價。當學生能正確地回答問題、說清解題思路等,我就對他們的表現進行正面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會動腦筋!”“你這種方法很有新意,能把思考范圍延伸到題外。”“這么難的題居然做對了,太好了。”“你真行,對剛才的問題,不滿足于找到結果,而是觀察思考,又有了新的發現。”等贊美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不能正確回答問題時,我不用“真笨”,“不動腦子”等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語言,而是有禮貌地指出并加以糾正。總之,堅持以鼓勵為主,激勵學生認真學習。
有時,我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對學生愛撫地摸摸頭,親切地握握手,由衷地鼓掌,有力地翹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如此聲情并茂,更能傳播一種感情。學生回答完問題或提出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贊揚和肯定。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盡可能多用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語言,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學生是有感情的個體,他們需要在教師的平時關愛中得到尊重、鼓舞和教誨。當這種情感得到滿足后,他們便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例如當學生回答問題精彩時,老師的會心一笑能使學生感到心情愉悅;當學生心不在焉時,老師的一個眼神就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
二、多種形式評價相結合
傳統的教育評價,我們在課堂評價上一般所采用的形式是學生提出疑問或回答問題,教師再對其進行點評,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往往使學生的自評變得無足輕重。即評價的方式只局限在教師單向性的評價。新課程在課堂評價方法上要求教師打破教師一統天下、主宰課堂、壟斷評價的現狀,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在各類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應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確立以人為本的評價模式,堅持發展、變化的過程評價,提倡開展學生自評、小組間互評、師生互評等相結合的多向性評價。
1.獨立自信的學生自我評價
學生自我評價能夠培養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鼓勵自己思考,能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績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課堂上我通常采用自我評價的方式讓學生自評。如:以“27×3+23×3”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例題“27×3+23×3”,教師不作任何暗示,先讓學生嘗試做。一般學生按照27×3=81,23×3=69,再81+69=150的計算方法思考。部分思維活躍的學生卻打破先做乘后做加的思維定勢,認為(27+23)×3比較簡便,于是他們先做27+23得50,再用50×3=150。然后還有其他方法。在出示這幾種方法后,學生中已經有很多人要發表自己的看法,評價自己的想法,哪種方法是對的,哪種方法更簡便,哪一種方法是不對的。像這樣的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了評價的主體,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了探求新知識的激情。
2.團結合作的小組互相評價
《數學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活動的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許多教學活動需要小組合作完成,如:測量、統計、觀察等。這時就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相評價。在小組活動完之后,根據師生事先約定的評價等級和標準,一個小組對另一個小組或幾個小組取得的結果進行評價。通過小組間的互評,學生自己直接參與取得結果的評價和對同學學習活動的評價,對整個學習活動有一個總結,同時也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同學間合作學習的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在小組活動中,也有個別學生不專心,能力不夠等原因而不積極參與或受冷落。這時,教師要加以巡視指導,鼓勵小組成員互相幫助,發揚集體主義精神,爭取不讓一個組員掉隊。這樣同學間能建立深厚的友誼,人人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評價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小學數學課堂評價只是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一種手段,評價要建立一種強有力的機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一個“度”,不可濫用,要避免使用過于繁瑣的程序或占用過多教學時間進行評價。評價過多會失去應有的意義和價值,會讓學生“迷失自我”。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參與度,關注學生間的合作是否主動,還要營造民主、公正的評價氛圍。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學習過程的評價。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科學、有效的課堂評價,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進步,取得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樣數學課堂就有了生機,數學教學就有了活力,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