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國
摘 要:精心設計“活動課”,能使學生實現“大我”寫作,提升思想境界,讓作文更有深度和廣度。
關鍵詞:高中作文;“活動課”;作文教學
高中階段是中學生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他們不僅身體快速成長,思想也在快速成熟。于是,高中生的作文寫作就面臨一個從幼稚到成熟的跨越。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扶。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更多、更深地了解人文歷史,了解社會生活,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局限于語文課堂、局限于師生之間的作文教學不僅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也難以提高語文學科的作文教學質量。
在近年來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我關注并分析了兩屆高中生的作文現狀、認識水平與寫作走向。我發現積極設計、開發一些作文“活動課”,甚至是開展一些作文教學的校內外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促進中學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對高一年級學生作文水平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一部分學生的作文寫作總是陷入“小我”的圈子而難以自拔。他們的審題立意偏重于自己的生活,寫作范圍僅限于家庭和學校,舉例范圍也局限于課本和初中課外閱讀。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學生課業緊張、負擔沉重、接觸面狹窄。很多中學生的生活僅限于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式的模式。他們的數理化學習壓力較大,家長也控制他們接觸各類媒體(如電視和網絡),導致他們無法接觸更多的社會知識,缺乏更深的社會思考,所以面對一個有深度的作文話題時難以下筆或言之無物。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作文教學給我們提出了以下要求:“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任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所以,我認為高中生的寫作應提倡“大我”寫作。“大我”寫作與“小我”寫作的不同在于,“大我”寫作應面向整個社會及人生,要努力探索并真實反映個體的思辨,要體現出中學生的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我們不能讓學生把作文當作自娛自樂、孤芳自賞的工具,更不能功利十足地當作高考的敲門磚。
那么如何實現這種轉變呢?我認為開設作文“活動課”是個很好的方式。通過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課”安排,我們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關注社會、關注人文、關心民瘼、體察人心、與他人共享幸福與快樂的書寫者。思想境界提升了,作文才會有廣度和深度,才不會無病呻吟、空洞乏味。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把作文“活動課”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模塊。
模塊一:師生互動模塊
這種模塊在我們平時教學中最為常見,即師生共同對某些學生的作文根據高考作文的閱卷標準提出各自的見解,相互交流、辨析,最終形成統一的修改意見,幫助作者改進文章。這種模式適用于必修教材的作文教學以及大型考試的作文講評。我們要讓學生敢于向老師、同學、評分標準提問,敢于質疑,教師應把評價權適當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
模塊二:講座論壇模塊
我平時喜歡寫作,有幸擔任了太原市作家協會的理事,所以我能邀請一些校外寫作名家在班內開設專題講座和交流論壇,讓學生直接與作家交流寫作經驗。作家作為專業寫作人士,對寫作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這種模塊“活動課”我又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邀請作家做專題講座,比如,我邀請了王宏偉老師從文學與社會責任的角度談了如何樹立正確的文學觀,以正確的價值觀來指導寫作;另一類是邀請作家和學生開展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幾位作家和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在爭論中明辨了寫作的一些基本技巧,學生都感覺受益匪淺。
模塊三:選修課模塊
選修課程是高中教學新課改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高中語文必修課程教學的必要補充。按照新課標大綱的實施要求,語文課程在選修教材中專門設置有“寫作與修改”。另外,現在我校還面對高一、高二學生開展了“選修課”的教學內容。為了加強學生的作文教學指導,我還積極開展了校內選修課程的實施。我聯系了幾位作家長期為我校學生授課,共開展了《讀書與生活》《文藝創作與中學生成長》等選修課程。學生在選修課的學習活動中接受了不同于學校應試化的寫作指導,并在與課堂作文教學的相互借鑒比較中有了更多的作文體驗。常規教學和選修課程的有效互補,最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模塊四:作品結集模塊
在教學的不斷推進中,很多學生開始變得愛上了寫作,樂于寫作,他們也確實創作出了一批相當有實力的作品。于是我們發動學生,收集整理了一大批學生的優秀作品,以出作品集的方式,由學生自行設計圖書方案、自行排版繪圖,結集印制了學生優秀作品匯編。學生看著自己的文字變成了鉛字,內心都很喜悅。此舉增強了學生的寫作信心,促進了學生的寫作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活動課”的開設,多種教學模塊的實施,使學生更好地融入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更為廣泛地接觸到了各種文學創作。學生成為作文教學的有效實施者,并積極參與了整個教學過程,發揮了主體性作用。
作文教學需要讓學生“動起來”,這種“動”不僅僅是學生筆頭的“動”,更是課程內容的“動”、教學思想的“動”、授課方式的“動”。通過一系列有效的作文“活動課”安排,一大批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不再視作文為洪水猛獸,他們的作文在內容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他們的一些文章在省內、國內的作文大賽中屢屢獲獎,有的還被媒體公開發表。
精心設計作文教學“活動課”,讓學生真正動起來,這會為教師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馮一.快樂作文教學談[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07(1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