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晶 杜國慶
摘 要:中國有九億人在農村。要提高這九億農民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就離不開農村教育的適度超前發展。而目前農村教育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應找出其主要問題,認真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農村教育;主要問題;解決方法
農村教育一般是指辦在農村地區的,以農村人口為教育對象并為農民個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教育。《國際教育百科全書》將農村教育定義為:為農村人口設計的機構與學習設施。學習設施可以按國家正規的學校體制或者非正規的條件加以組織。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所提出的定義,農村教育是指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包括有文憑的全日制正規學習和短期非正規的成人掃盲學習以及技能培訓。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近十三億人口,有九億在農村。要將我國農村地區豐富的人力資源變為人才資源優勢,提高其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就離不開農村教育的適度超前發展。
本文旨在分析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目前仍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實現了從“農村教育農民辦”到“農村教育政府辦”的根本性轉變,但是這種單方面的改革仍然難以解決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總量不足和教育政策偏差、教育結構失衡等難題,農村依然面對著比較艱難的教育環境。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城鄉之間的差異仍然明顯存在
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發布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2》稱,農村教育雖然得到了硬件上的改善,但由于工資待遇低下,職稱評定難,在榮譽體系處于末端,農村教師這個職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日益減弱。該報告負責人鄔志輝認為,由于隨著城鄉限制流動的解禁,教師工資待遇的低下,比起當教師,年輕男性寧可選擇出去打工;只有女性考慮到教師職業相對穩定,還愿意在農村當教師。
2.城鄉之間教育經費投入不均衡
2003年,國務院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決定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
3.農村小學階段學生數量日程下降趨勢
由于農村教育存在著諸多問題,致使一些稍有條件的家長都把孩子想方設法送到城里讀書。有的農村小學一到六年級學生總數三十人左右,不如城里一個班級的人數多。我看到的一個小學,每個班就五六人,老師坐在中間,學生圍在老師身邊。何談學習氣氛、課堂氣氛?還有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雖然難以推定全國農村的留守兒童數量,但卻可以得出基本的斷定:留守兒童達當地兒童總數20%左右的省區肯定有較多增長,在那些重要的勞動力輸出縣區,留守兒童的比例可能達到50%~60%。至于鄉鎮和農村的層次,比例會更高。
二、農村教育發展的對策
由于受歷史和現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村與城市基礎教育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教育經費短缺,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水平低,教學設備落后,九年制義務教育還沒有真正普及,農村青少年輟學現象仍然嚴重。而二十一世紀人才最重要,所以教育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首要問題。如果不將農村經濟和教育結合起來,就不可能實現農村的現代化,更不會有我國經濟的騰飛。因此大力解決農村義務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挑戰。
1.努力改變傳統觀念,提高全民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如果我們還不能改變傳統觀念,不能提高對農村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后果將極其嚴重。世界上的很多發達國家都很重視教育的重要性,歷史上美國對英國的經濟超越、日本對美國的經濟超越、亞洲四小龍對西歐的經濟超越,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們非常重視教育,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
2.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促進教育的決定因素
解決農村義務教育問題的關鍵在于發展農村的經濟,農村經濟發展了,勢必推進農村教育的發展。城市對于農村的扶貧不能只限于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而應多轉移到知識扶貧上來。城市的科研機構可以通過參與農村的教育體制改革,如,多發展一批農村學校市級、省級教學骨干,多送一些農村教師到城里教學實習等。
3.充分發揮人力資源部門職能,為農村教育補充新鮮血液
農村地區的學校人事制度不夠合理,超過十年以上沒有補充教師,五十歲以上教師比重偏大,整個學校青老年教師比例失調。通過特崗教師的招聘、學子歸巢計劃的實施,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學校待遇很低,很多優秀的教師都不愿意從事農村教育事業。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提高教師的待遇,加大農村教師的創收,保證教師的待遇跟當地公務員等同。還要重視教師的身體保健、醫療等問題,定期為農村教師體檢,為他們上“五險一金”。
總之,農村教育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各級行政和教育部門必須深刻領會“三個代表”的精神,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群策群力,早日擺脫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的困境,為教育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保證農村教育事業的順利發展。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