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艷
摘 要:對于初入茅廬的教育者來說,特別是基礎教育者,剛從高等教育的校園來到基礎教育的校園,內心充滿新奇與忐忑,當與基礎教育的孩子接觸時,感動又感慨,可是在基礎教育中,貌似簡單其實一點都不簡單,如何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最美的藍圖,需要教育者的細心、耐心、愛心和恒心,這些需要對教育的一份熱情和對孩子的熱愛。
關鍵詞:中隊輔導員 家庭教育 學校教細心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162-01
作為5(2)中隊輔導員,這已是第5個年頭,和這個班級有著深厚的感情。熟悉的是班級的狀況,孩子的脾氣性格;因為看著他們長大,和他們朝夕相處,所以他們的成長,他們的略微變化,他們的點點滴滴都能敏銳的感覺得到。這種熟悉感并不能讓我這個中隊輔導員輕車駕熟的掌控,因為孩子的變化隨著年齡的成長而出現,面對他們不同時期不同的狀況,有時會措手不及,有時會生氣,有時又會驚喜,但是不管他們如何變化,這種感情都如對待自己的弟弟妹妹,看著他們的成長,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而在他們當中,有一些“特別的”弟弟妹妹,跟他們相處,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這過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真心。你的愛他們能感受得到,同時他們也會用他們的方式來愛你。下面就來談談“特別的”弟弟妹妹們。
潘仕卿,二年級插班來這個班集體,剛開始來時性格有些爆,跟同學之間有矛盾喜歡用武力解決,如果跟同學之間存在意見分歧,會爆粗口傷人。所以剛來時,天天告狀的學生絡繹不絕。經過長時間的關心,聊天和感化,并且在這個大家庭里感受到了正能量,小潘逐漸改掉以往的粗暴解決問題的習慣,開始慢慢融入5(2)這個大家庭。現在3年過去了,小潘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個講衛生,懂禮貌,有正義感的孩子。
學校教育在孩子的啟蒙階段起著重要的作用。剛轉學到藍纓時,小潘適應新環境有點困難,特別是學習有點吃力。對于英語,他們之前的學校沒有把這門學科作為主要學科,而且父母很少在身邊去關注他的學習,所以26個字母他幾乎都讀不全。而且這個孩子有很強的好勝心理,但又不知道從哪開始,所以他剛到班級里無從適從。后來跟他的父母親了解,小潘的書法繪畫方面有特長,而且相當的不錯。當時老師和家長溝通,一致決定從樹立他的自信心開始,他開始“拜師學藝”,參加了校內的書法繪畫藝術小組,幾乎每天中午他都去書法美術教室去練習,堅持了兩三年了。和他經常聊天中,了解到他在家中也經常練習,很多很不錯的作品,我們老師商議讓他從家里帶來了漂亮的作品,作為班級裝飾掛在教室的墻上。找到問題的切入點,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孩子接觸到的不只是書本學習,父母和老師的關注點也不僅僅是成績,孩子也漸漸開心起來,自信起來,那么其他的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每每他的學習出現問題了,我們各科老師都先夸再指出問題,這樣幾個學期下來,他的學習態度逐漸好轉,而且讓他最頭疼的英語和語文,他也不再那么厭學,而是很認真的完成每次作業;最讓人欣慰的是,他開始對數學有很濃厚的興趣,并且找到了自信,成為了班級中的“數學黑馬”。今年潘潘同學還積極報名參加了書法考級,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當然,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的教育,更離不開家庭的良好教育。小潘在轉學來之前,一直都不在父母的身旁,長期在爺爺奶奶的寵愛下,在需要父母關注、疼愛和管教的年齡,沒有得到言傳身教的教育,孩子的習慣及自身的品格都會不同程度受到影響。所以剛剛到我們寄宿制學校的時候,孩子很難適應學校教育。小潘的父母長期忙于生意,很難顧及到孩子,也很難關注到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當他們滿心希望的盼到孩子上小學,自己也騰出時間帶孩子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發展方向與自己的期望有差距,于是慌忙調整戰略。而送到我們學校的家長大多是平時工作很忙無暇照顧孩子的,所以他們寄希望于學校來完成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是他們剛開始的一個誤區,所以在與家長溝通方面,我們和小潘的父母也是經歷了從有誤解,慢慢了解,到現在的能夠相互理解這幾個階段。現在他的父母每天接送孩子,每天自己督促輔導孩子寫作業,吃穿住行跟孩子捆綁在一起,孩子的剛開始的抵觸、散漫他們都了解的陣陣切切,他們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應對。這時家校溝通起了重要的作用,家長和老師相互交流孩子的表現,發現孩子在家中和在學校里的表現是有差異的,有時差異也是非常大的。
此時,這種溝通會給孩子無論在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方面,都會起到解燃眉之急的作用。所以在后來的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小潘的父母“知情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并且他們也嘗到了“先苦后甜”的味道,并且充分感受到了和孩子相處的幸福和“成就感”。這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便成了循環往復的“綠色通道”,孩子受到關注,接收到的愛慢慢的,那么孩子就不會感到寂寞孤單與無助。這樣他的成長,他的進步,他的愛心也會回饋到家庭和社會,那么我們的教育通道就暢通了,教育的良性循環也就形成了。
在藍纓這個大家庭中,也正是這樣的寄宿制學校,吃穿住都捆綁在一起的一站式學校,給了孩子很大的發展空間,也讓老師、孩子和家長這三者之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對于一些在學習方面沒有自信的孩子,學校提供了藝術、品德、生活等各個方面給他們施展才華,讓他們逐漸找到自信,進而重樹他們在學習上的自信,小潘潘就是這樣的孩子。在每一天的作業里,你可以一眼看到字跡工整,認認真真的作業,那肯定是小潘的;在每一次課堂小組活動時,他站起來回答問題,那種積極想要為小組爭光的樣子,讓我們記憶深刻;還有每次我們外出拓展活動時,他緊緊尾隨大部隊,跟我們其他的孩子娓娓道來,讓我們知道原來他的課外知識那么豐富。
總之,潘仕卿這一路走來,只是藍纓眾多孩子的一個縮影,對于他自己來說是一個成長,當然我們大家都見證了他的成長。不同的孩子可能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在和他們這樣的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被成長”了許多。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我們的心情是迫切的,不過要遵循孩子自身發展的規律,同時要耐心,細心,還要“童心”,那么再“特別”的孩子最后也會被感化的。
參考文獻
[1] 鐘發橋.基于提高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班主任校本培訓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2] 楊素平.非智力因素對農村高中生生物學習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11.
[3] 劉雅.一位初中數學教師個人實踐性知識形成的生活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