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仕云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語文作為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與實踐性的學科,是學生所有科目學習、環境認知的基礎。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就是教育,社會便是一所規模龐大的學校,教育、學習、實踐需要全面統一。本文就從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切入,探討樹立小學語文正確教育觀的方法以及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途徑,希望能對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起到借鑒與參考的作用。
關鍵詞:陶行知 教育思想 小學語文 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202-01
語文作為一門母語學科,起源于生活,能夠與生活產生一系列的共鳴。在小學與文中滲透陶行知教育思想,旨在培養學生的生活體驗,切不可舍本逐末,片面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即便學生將大量的語文知識儲存在記憶中,勢必也無法對其進行良好的使用,影響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平臺,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機會進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產生對生活的感悟。
1 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1.1 小學語文教學流程化
就目前情況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流程化現象極為普遍,未能全面觀察落實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仍然按照原有的教學模式,即語文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學內容,學生的任務就是朗讀課文、背誦優美語句、記憶生詞生字、完成課后習題等。這種流程化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率較低,而且缺乏根本性的創新,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1.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參與度不足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積極的互動,導致課堂氛圍較為嚴肅,長此以往學生便會缺乏對語文課堂的參與度,影響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教師教學手段單一;(2)教學模式固定;(3)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于新奇的事物充滿了求知欲,如果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小學生必然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勢必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1.3 小學語文教學過分追求成績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更多的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標準,另外,教師自身的工資、獎金等直接與學生的考試成績、升學率掛鉤,這樣教師只會愈發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對于學生身心發展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而且小學語文教師會傾注更多的精力在成績優異的學生身上,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會缺乏過多的關注,違背了語文教學的宗旨。
2 語文教學正確教育觀的樹立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因此,語文教學正確的教育觀應該是讓學生立足于生活,感悟生活,在一系列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于生活的認知程度,這樣學生在語文作文寫作的時候就不會再僅僅依靠引用課文中優美語句、東拼西湊創作,而是在作文中體現自身真實情感,以“真”動人、以“情”感人。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更多的進行各項實踐,不斷的從實踐中得到感悟,這樣在語文作文創作的時候,就不會不知道如何下筆,也能夠在語文作文創作中更多的體現個人真實情感。用陶行知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傳統語文教學觀都是圍繞學生成績評定,即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好學生,成績差的學生就是壞學生,教師沒有充分考量學生的綜合能力。就現階段語文教學正確教育觀的樹立而言,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熱愛學習。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宏觀背景下,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基本無異,學生能夠接收的知識量也并不存在較大差異,更多考量的是學生對于以掌握知識的理解與再創造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要解放學生的腦、眼、手,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發現新的事物,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然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新的語文知識,鞏固語文知識基礎。
3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途徑
3.1 豐富語文教學內容,解放學生思想
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走下神壇,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與學生共同參與課堂學習,讓學生能夠勇敢的表達自身情感、自身理解等。因為小學生的天性活潑,教師也需要更多的考慮到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個性特征,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的目光不僅僅局限于課本、課堂,而是放飛學生思維,解放學生思想,讓學生在自我思考、自我感悟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生活的真諦。另外,隨著現代教學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教師也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將語文課堂從枯燥轉變為生動活潑,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也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積極的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認可,讓其能夠更為積極的參與課堂學習。
3.2 小組合作模式,創新教學模式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對于學生集體合作探究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因為陶行知先生認為集體合作的生活對學生未來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小組合作模式能夠更多的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與整體協調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應對學習與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諸多問題,而且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協調合作也避免了學生在長期獨立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無法及時通過探討解決,也能夠不斷加強學生之間的友誼。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語文課堂學習,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意見的交流與討論,如果存在問題,集思廣益,利用集體的力量解決,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能夠很好的處理學習過程中遇見的問題,也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問題的印象,使學生在未來可以很好的處理該類問題。
4 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簡單探討了小學語文正確教育觀的樹立,最后分析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過程中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具體途徑,以供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參考與借鑒,以期推動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紀賢凡,劉青才.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現代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滲透[J].當代體育科技,2013(21):84-85.
[2] 吳周澤.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119-120.
[3] 周國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教育,2012(17):5.7.
[4] 阮蘭妮.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啟示[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0(9):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