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鳳
【摘要】目的:探討圍術期特重燒傷患者的輸液管理,輸液問題的處理。方法:選擇20例燒傷面積在Ⅱ度50%燒傷患者或燒傷在Ⅲ度20%以上已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在進行補液、抗休克、糾正酸中毒、預防感染、防治多器官衰竭和手術等綜合治療,入住重癥監護室的患者。結果:通過輸血、輸液嚴格管理,20例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恢復良好。結論:根據病情合理計算安排輸液內容,速度和方法,加強監測是重癥燒傷患者輸液管理的關鍵。
【關鍵詞】重癥燒傷;輸液;體會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466-03
大面積燒傷患者,燒傷面積達50%以上,多數患者合并呼吸道損傷,全身中毒癥狀,代謝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癥,貧血及其他臟器功能紊亂,手術和治療存在較大風險,對護理的要求提高,動靜脈穿刺難度增加[1]。筆者通過20例重癥燒傷患者的輸液統計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選擇我科重癥監護室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20例面積在50%-70%Ⅱ度以上燒傷或Ⅲ度燒傷在20%以上患者,其中成人14例,小兒6例。
2.護理
2.1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維持管道通暢,針頭固定良好。重癥燒傷患者在急救期易因大量體液丟失而進入休克期,因而建立有效的輸液通道是重癥燒傷患者護理環節的重要步驟之一[2].護理中應珍惜可供穿刺的靜脈區域,盡量確保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復操作而破壞有限的可供使用的靜脈。靜脈通道成功建立起后應嚴密觀察,減少或避免術中翻身植皮或術后翻身叩背等運動導致穿刺針脫落。大面積燒傷患者早期傷勢嚴重,身體各部位管道甚多,尤其是輸液通道,容易混淆,一定要認真分清各路輸液情況,還要保證管道的固定,確保管道不受壓,不漏氣,不滲液,防止管道堵塞形成血栓。
2.2實施個體化輸液計劃。
2.2.1患者入院后經過搶救生命經過圍手術期階段至平穩期階段,采取規范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按制定好的路徑護理內容逐一進行護理。根據國內通用公式成人第1個24小時輸入量=1.5體重(kg)×燒傷面積(1%TBSA)+2000ml(生理需要量),按公式計算出的第1個24小時的補液量應在傷后8小時輸入其112量,其余的2個1/4分別于第2個和第3個8小時輸入。晶膠比例:中、重度2:1,特重1:l。小兒體表面積與體重之比相對較大,組織含水量較多,因此兒童補液量較多,一般第1個24小時按1.8ml X 1%TBSA—1kg一1計算加上基礎水份70一100ml,嬰兒則按2.0 ml*1%TBSA—1kg~1.計算加基礎水分100—150 ml.
2.2.2對于燒傷休克延遲復蘇的病人.按常規方案效果不佳,應即時對輸液計劃進行調整,由專人負責,詳細制訂每小時輸液量以及每分鐘輸液量,并準確計算每分鐘液體滴速,對于已發生輕度休克的病人應具體到傷后4小時輸液前8小時的2/3量,其余113量在后4小時輸入,而重度休克的病人應于人院后l一-2小時內補足按公式計算應該補充的液體量,盡快糾正休克。
2.2.3通過對患者各期神志、尿量、生命體征、各項生化指標的監測,,根據病情合理安排輸液計劃,保證晶膠比例適當;應加強液體巡視,認真監測各項生化指標,預防輸液并發癥。
2.3護士及時適當控制輸液速度
2.3.1尿量是判斷血容量一個比較敏感而可靠的指標,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每小時測尿量能準確反映單位時間內血容量足夠與否。一般成人燒傷尿量保持在1ml/kg/h,兒童保持在0.5ml/kg/h時表明內臟血液灌流充足,低于此尿量應適量加快液體速度。尿量偏少時果斷適當加快輸液速度或通知醫生作出調整。進入回吸收期,尿量增加,尤其是小兒補液,如果早期追求快速補液常易忽略各類液體交替輸入,易并發腦水腫。[3]
2.3.2脈搏。大面積燒傷后機體發生應激活動,交感神經興奮體內產生血管活性物質使血管收縮脈率加快,如超過120—140次/min,提示血容量不足而促使心臟代謝性加速,心肌缺血,及時調整輸液速度,并告知醫生適量增加輸液量。
2.3.3中心靜脈壓是防止休克較準確的指標,經過中心靜脈置管,監測比較方便,維持6~12cmH:O,綜合分析中心壓與尿量的變化為抗休克提供可靠資料,直接指導臨床補液。
2.3.4其他。血壓雖不是重要監測指標,但維持穩定也很重要。從精神狀況來看,病人神志清,安靜合作表示腦循環灌流良好,煩躁、囈語、嗜睡均為腦缺血缺氧的表現。口渴一般能反映血容量不足的嚴重程度,但不能無原則地滿足患者喝水的需要,也不能據以作為調整補液速度的指標。對于休克糾正良好的患者,皮膚粘膜顏色應正常,肢體溫暖,靜脈及毛細血管充盈良好,周圍動脈搏動有力,各項生化檢查數值應接近正常。
2.4營養支持
2.4.1 燒傷后,病員代謝率常較正常人高出2倍以上,營養需求增加,故應增加蛋白質、熱量、維生素B和C等的補充。[4]大面積燒傷患者休克期胃腸功能紊亂,蠕動減弱,過早進食導致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甚至急性胃擴張,胃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身體造成極大傷害。而由靜脈補充高蛋白、高脂肪、高維生素的營養物質,可以保證生理需求量,增加抵抗力。
2.4.2在配置營養液時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配置,配置室制定專人定期進行消毒,輸注營養液時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并將營養液于24h 內輸注完畢[5]
3.結果:通過輸血、輸液嚴格管理,20例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恢復良好。
4.討論 大面積燒傷是臨床常見嚴重創傷之一,燒傷后,由于組織損傷、疼痛、大量體液丟失、燒傷毒素、全身感染等影響,可引起廣泛而持久的生理功能紊亂,在治療過程中會遇到心律失常、電解質紊亂、嚴重低蛋白血癥及輸液過多引起肺損傷,因此大面積燒傷患者的輸液管理要兼顧到多個方面。
參考文獻
[1]李文碩.燒傷麻醉學[ 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4.
[2]曹海梅,毛平.大面積燒傷患者的營養支持護理.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13):1897.1899.
[3]彭加禮。小兒燒傷休克期補液不當并發腦水腫的救治體會【J】.江蘇醫藥,1998,24(6):459-460.
[4]王成傳,李慶海。燒傷濕潤療法治療創面的細菌生態學調查.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08,20(2):91-92.
[5]鄧德柱,練永芬,王全勝. 嚴重燒傷患者不同階段的營養支持治療[J].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9,3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