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勤
【摘 要】新課標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目標的要求越來越高,高中物理新課程在課程目標上注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在課程實施上注重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本文分析了問題情境創設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創設 問題情境 優化 物理教學
高中物理教學是一門傳授基礎物理科學,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礎學科。問題情境的創設對于中學物理教學很重要,這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實際生活問題情境
我們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里,時時處處都有物理現象、物理規律、物理問題。高中物理課程中很多抽象的物理原理和定理,對很多高中生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并且教師多是講解物理理論知識,很少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一直不好。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實際生活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物理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討,鼓勵學生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在講解“物體慣性”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實際生活問題情境:在汽車發動的一瞬間為什么人的身體會向后傾斜,在突然剎車的一瞬間又向前傾斜?汽車在行進過程中為什么要和前面的車輛保持一定的距離?結合生活實際分析這些生活現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結束物理教學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彈簧秤、木塊、吸管、塑料瓶、籃球等工具,自主進行探索學習,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際狀況作為問題生發的場景和背景,如:為什么海水看上去是藍色的,而捧起來卻是無色的?為什么你在行駛的火車上發現近處的樹木后退,而遠處樹木前進?為什么不彎腿就跳不高?為什么小汽車前面的玻璃是傾斜而非豎直的?“神舟六號”飛船與我們所學的哪些物理知識有關?這一系列現實性的問題,從生活實際出發,極易引發學生的關注和思考,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關心社會,了解物理在社會發展和人類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二、利用習題的變式創設問題情境
所謂變式是指在對問題進行直接觀察時,從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變換事物非本質的屬性,以便揭示其本質屬性的過程。變式不充分或不正確,往往會產生概念的錯誤。在應用物理知識解答習題過程中,由于學生久已形成的習慣思維定式,造成學生分析問題時方法單一,從而步入解題誤區。應用“變式”教學,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突破思維定式,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例如,單擺周期公式的運用,可以對問題情境加以變化:一個小球在內徑很大的光滑圓弧槽內小角度來回振動,懸掛著的帶電小球在勻強電場中小角度擺動等。問題情境的變化實質上是創設了一個新的問題情境,它有利于學生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
三、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既是物理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物理學研究手段。一些抽象、理性的知識教學可以借助物理實驗,創設直觀而有趣的實驗情境。由于物理學科涉及的知識很廣,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多層次的教學活動,一方面重視物理理論知識的講解,使學生真正理解物理規律;另一方面重視物理學科的實驗教學,并且充分利用實驗教學,積極創設實驗問題情境,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基礎,根據物理課堂教學內容,提出相關問題,激發學生的物理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物理實踐氛圍,組織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物理實驗,使學生自己主動學會創新,學會探索,學會發現。例如,講到“力的合成與分解”的有關內容時,讓學生用鉛筆、繩子、重物來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讓學生用筷子和橡皮筋自制平行四邊形,了解合力和分力的關系等。
又如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實驗問題情境,教師準備下列實驗器材:電動勢為3伏的干電池,一個電阻量程為0—20歐姆的滑動變阻器,一個電阻為500歐姆的定值電阻,一個電阻為40歐姆的定值電阻,一個量程為15毫安、內阻為100歐姆的標準電流表,開關S和若干導線。提出問題:大家能否利用這些實驗器材設計出測量電路,測量出實驗中電表的內阻?激發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個物理實驗,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運用能力。
四、創設類比情境,突破重難點
重難點的突破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提高課堂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創設類比情境可以輕松突破重難點,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在學習電場時,學生感到非常抽象,對電場力做功和電勢能變化的關系及電勢、電勢能、電勢差等概念理解不透,這時我們就把電勢和高度、電勢差與高度差、電勢能與重力勢能、重力做功的特點與電場力做功的特點進行類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再比如學生在學習加速度時,不少學生認為加速度減小,速度就隨之減小,加速度增大速度就增大,我們在教學中就用了這樣一個比喻:一個同學在14歲長高了3厘米,15歲長高了2厘米,16歲又長了1厘米,這位同學在每年內的身高增加得越來越小,而他的身高是越來越矮嗎?同學們都哄堂大笑。這樣的問題提出后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做出正確回答,因而氣氛輕松熱烈。通過這樣的類比,學生都能很好地理解這個知識點的物理含義,輕松突破難點。由此可見,用類比的方法突破重難點,其效果應該事半功倍。
高中物理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對于引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問題情境創設要積極聯系生活實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豐富教學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