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丹丹
摘 要: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對初中音樂課堂導入的有效方法作詳細剖析和研究,以切實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并引起廣大音樂教師對課堂導入這一教學環節的進一步重視。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導入;教學情境
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對一節課教學的成敗起著決定作用,因此,如何依據具體教學內容合理設計課堂導入環節,就成為廣大教師仔細研究和重點討論的重要話題。下面,我就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對初中音樂課堂導入的有效方法談談幾點淺見。
一、巧設課堂疑問,引發學生探究動機
奧地利哲學家鮑波爾曾說過,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我們學習知識最害怕的是沒有疑問,只有有了疑問才會有進步的基礎與空間。可見,問題是促使學生展開一切學習活動的源動力。所以,在初中音樂課堂的導入環節,我們可依據具體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以充分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學習更深層次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銀屏之歌》時,其中一項教學內容是學習影視歌曲——《送別》,學習這首歌時,我并沒有馬上就教學生唱這首歌,而是首先問學生:“大家還記不記得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里面的主人公英子在參加小學畢業典禮時唱了一首歌,唱完這首歌所有的學生都哭了。那么英子唱的是一首什么歌?它表達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希望大家仔細聆聽并深刻體會這首歌所傳遞的情感。”這樣,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就會帶著一種好奇和疑問,都想知道我說的到底是哪一首歌,為什么它讓所有的學生都哭了……音樂播放完畢之后,我與同學們進行了短暫的討論,有了親身體會和分析,學生都明白了這首歌所表達的是對于即將離別的朋友們的依戀與不舍,傷感的音樂曲調再加上學生的內心體會,使本節課的教學更加得心應手。
二、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直觀教學情境
音樂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它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然而,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教師總是利用枯燥無味的說教方式進行,總是注重將音樂技巧與理論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使音樂失去了審美性、藝術性和創造性,無法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那種愉悅的美感,所以造成了大多數的學生只是喜歡音樂,而對于音樂課并沒有真正的興趣。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一種全新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即多媒體技術,它具有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形兼備的教學特點,將它應用于音樂課堂,我們就可將音樂教材中靜止、抽象的音樂畫面以動態、具體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為學生創設一種直觀化教學情境,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并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化蝶》時,上課伊始,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電視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部分片段,唯美徹骨的故事情節,凄美哀怨的音樂伴奏,使班里學生不禁為梁祝美好感人的愛情故事潸然淚下,畫面與音樂的完美結合,為學生創設了直觀式教學情境,且引起了學生強烈情感共鳴,在正式學唱這首歌時,學生就會對這首歌煥發出極大的學習興趣,投入更多的情感。
三、引入扣人心弦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亞里士多德曾說,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的確,我們對于任何事物的學習,都離不開興趣二字,所以,在音樂課堂的導入環節,我們必須想方設法設計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導入語,這是決定我們能否順利完成教學活動的關鍵環節。比如,我們可以根據學習實際,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且扣人心弦的故事,如此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使音樂課堂充滿趣味性,還能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歌劇世界》時,其中一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領悟《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的情節內容,使學生感受、體驗歌曲的情緒。
于是,我先向學生講述了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即湖北洪湖地區的地方革命武裝洪湖赤衛隊在韓英和劉闖的帶領下如何利用湖區與敵人巧妙周旋,沉痛打擊敵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高潮迭起,使同學們深深折服于我國人民的英勇機智,接下來,我還讓學生講述了他們所知曉的抗戰故事,學生個個都顯得精神振奮、躍躍欲試。這樣,有了故事情節作為新課的導入,使我們的音樂教學充滿了吸引力,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由此變得濃厚了,有利于提高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以上即為我對初中音樂課堂導入的幾點看法和意見,在這里與大家分享,希望可以給廣大同仁在初中音樂課堂導入教學問題上提供一些參考依據,以為我國初中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夏微微.淺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導入[J].考試周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