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摘要】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中的聲樂教學占很大的比例,要求聲樂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教學理念,必須注重自身的專業能力,必須注重學生藝術個性的培養和技能提高。尊重聲樂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
【關鍵詞】專業能力;藝術培養;聲樂教學理念
在我國高師音樂領域,聲樂教學方面得到了蓬勃發展,在聲樂教育家們的不斷改革、探索下,現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中國式高師聲樂教學體系,教學質量也得到很大提高,成效顯著。但同時在高師聲樂教學中也面臨著如何使高師聲樂教學更加注重聲樂教學規律、注重教學效果和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加有獨創性,將技能與實踐完美地結合等等一系列新問題、新思想、新觀點的巨大挑戰。
學生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要擁有一支好的聲樂師資隊伍。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萊·泰巴爾迪直截了當地宣稱: “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師”。的確如此,聲樂學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老師,正確的演唱方法如果不能在初步學習聲樂時做好,后果是很難預料的,也許走的彎路、付出的代價要比沒有走“彎路”的人更多,甚至會毀掉一個人的歌唱前途。我們要相信一個事實,沒有哪一個人在聲樂上完全靠自己來完成的(當然民間歌手除外),聲樂要完全靠自學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高校的聲樂教師責任重大,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努力學習、提高素質,了解當下聲樂發展動態,吸收新的聲樂教學理念,鉆研和不斷探索,積累經驗,以此提高聲樂教學水平。
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去重視。
一、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歌唱理念,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
我國綜合類大學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主修聲樂專業方向的學生幾乎占了音樂教育學專業的一半人數,有的師范類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聲樂專業方向的學生盡然能達到百分之七八十左右,當然,這和當下的高中學生學習音樂的實際情況分不開,有的學生為了考上大學,臨時準備聲樂進行應試,往往聲音條件好的學生就會被大學錄取,這更加激發了學習聲樂者越來越多。但是,無論實際情況是什么狀況,作為高校的聲樂教師必須明了自己的分量,如果自己都不明白還如何去指導學生明了。教師明白了,學生才可能明白。現在的一些高校,存在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的聲樂教師能力根本沒有達到高校教師應有的水平,不能唱、不能表、不能解惑等等,就是這樣一小群不合格的教師在占領著高校的教師“寶位”,這些教師把學生當做初學者來教,沒有高度的聲樂教學水平何以得來高水平的學生。可悲的是教師自己還沒有搞清楚如何為聲樂,自身的音樂素養就比較薄弱,難免會給學生造成“瞎子指路”的境地。因此,聲樂教師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的學習來提高自我水平,盡可能多地掌握多種風格的作品演唱,形成正確的歌唱藝術理念。
二.教師具備聲音對與錯的判斷能力
聲樂教學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借助敏銳和有經驗的聽覺去準確地判斷學生演唱的對與錯。從音準、節奏、音色、音質、共鳴、氣息、語言、表演、傳達情感準確性等方面進行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及時地調整和規范學生是至關重要的。
三.教師具有科學規范教學和靈活的教學理念
每位學習聲樂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存在著歌唱發聲技巧和歌唱藝術表現上的問題,教師及時發現歌唱問題,采用靈活多樣有效的訓練方法逐步解決。作為一名優秀的聲樂教師,教學的方法要有靈活性和變通性,不能“死板硬套”地去對待聲音條件、音樂素養有差異的學生。就像醫生給不同的病人治病一樣,“對癥下藥”,以解決好聲樂學生可能遇到的很多難題。
四.教師具有良好的舞臺實踐演唱能力和鋼琴伴奏能力
聲樂教師要有較強的舞臺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鋼伴能力,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具備了舞臺經驗的示范性能力的教師,他可以將“聲”“表”結合起來,使他的教學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論講解是不能夠達到教學目的。聲樂是聽覺、視覺的結合體。學生通過觀摩、聆聽教師的表演和范唱,可以直接從中受益。通過觀察教師對作品的理解,學生會“舉一反三”達到對作品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國內外一些著名的聲樂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諾·貝基,我國的沈湘、周小燕他們都是集演唱與教學于一身的楷模。
有較好的鋼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聲樂課必不可缺少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學生從教師那里得到對作品情緒的提示、意境的烘托與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學生更好地進入作品,投入到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中去,完美地表達作品。見過一些高校聲樂教師,在給學生上課時,使用的是“一指禪”,就一個手指在“蹦”,若是教師各方面水平高超也就罷了,如果教師演唱水平、解釋作品水平再差些,培養的學生還能好到哪里?教學質量又如何保證。
五.教師具有全面的文化藝術修養和相關的科學知識
聲樂是音樂、詩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結合的藝術,好的演唱必須建立在科學的發聲技巧、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基礎之上。聲樂教師必須從文學、史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美學和音樂理論等進行全面修養,修養越全面、知識結構越完備,越有可能成為聲樂教育家,越有可能培養出大量優秀的聲樂人才。
六.教師具備聲樂教學中的教學規律
聲樂教學要遵循教學特點和聲樂教學規律,接受聲樂學習的學生在演唱中都是各具特色,沒有絕對的一模一樣。因此,在教學中就不可能按照一種模式進行,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生的聲樂實際水平進行“因材施教”。最為科學的聲樂教學莫過“因材施教”,老師要有每個學生訓練的中長期目標和規劃。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張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因材施教”,做到“不憤不啟,不徘不發”,“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學記》,這些都是尊重學生個性、尊重教學規律的光輝思想。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學生對聲樂的不同理解,要善于鼓勵學生,讓他們克服演唱時的畏懼心理。要充分掌握學生的生理結構、特點、習慣、語言、歌唱條件、發聲缺限等,然后制定出行之有效系統的教學方案。
七.結語
我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對高師藝術教育要求越來越高,人才需求標準也越來越苛刻,因此,高校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能力,所有的能力培養,來源于教師能不能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將聲樂技能和理論知識用于實踐。培養出學生的聲樂藝術天賦,提高聲樂教學質量,使高師聲樂體系更加系統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