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的培養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對 “雙師型”教師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結合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現狀,從政府部門、高職院校、教師個人三個方面,探討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的主力軍,是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的重點和難點。而探討“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的有關問題必將對高職教師隊伍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1 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應當具備的素質結構
“雙師型”教師應具備有兩種素質:專業理論素質與專業實踐素質,因此要界定“雙師型”教師,需弄清“雙師型”教師的素質結構。
專業理論素質:主要包括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精深的專業知識、全面的教育科學知識、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創新素質等。教師不但要愛崗敬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精通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專業實踐素質:主要包括實驗能力、實驗設計能力、技能操作能力、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能力、所教專業的實踐能力、儀器設備選用能力等六個方面,其中技能操作能力是最為重要的能力。
2 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比例偏低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為了使“雙師型“教師數量達到評估的要求,會降低標準,按照自己的標準認定“雙師型”教師,使得某些高職院校雖然“雙師型”教師所占的比例不小,但真正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卻不多,與實際要求出現反差,滿足不了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
2.2 “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目前,各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在年齡上,出項斷層,尤其是40歲左右的骨干缺乏;在教師經驗上,缺少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在數量上,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尤其少,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發展。
2.3 專業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尚有欠缺
近年來,高職院校引進的新教師大部分是高校畢業生,他們從學校走向教師崗位,普遍缺乏企業實踐經驗,而實踐經驗的養成,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2.4 “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機制不完善
雖然各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訓工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來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但缺乏有效的機制,培訓制度不完善,落實不到位。同時,由于高職教師數量少,工作量大,教師根本無暇顧及培訓,長此以往,實踐技能無法提高,影響了教學質量。
2.5 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
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是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保障,因此,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的發展,建立獨有的“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制度。在調查中發現,多數高職院校還沒有建立適合本校的相對獨立的考核評價標準。對高職“雙師型”教師的考核,不能只重視理論考核而忽視實踐教學的考核,只重視校內考核而忽視校外的教學考核。
2.6 兼職教師隊伍有待加強
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兼職教師,企業的優秀技術人員在高職院校擔任兼職教師,能夠彌補專任教師實踐能力不強的缺憾。但是,兼職教師也存在教育教學能力不強、教學水平低的現象,因此,要加強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
3 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培養的策略
3.1 政府方面
(1)切實轉變管理職能。目前,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對高職院校的管理過于松散,存在許多弊端,不利于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因此,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加強宏觀調控,協調政府與學校之間的關系,運用法律、優惠政策等措施加大高職院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力度,使高職院校在職稱評聘、崗位津貼等方面擁有自主權。
(2)加大高職院校專項教育經費。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要逐漸加大高職院校教育專項經費的投入力度,逐年增長用于高職教育的財政撥款,為高職院校解決“雙師型”教師的待遇問題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促使高職院校能夠從企業引進大量的優秀人才。
(3)制訂有利于“雙師型”教師發展的政策措施。政府部門應該多出臺一些關于促進“雙師型”教師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為“雙師型”教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如出臺“雙師型”教師準入制度、掛職鍛煉制度、培養培訓制度等,從而在制度上,使“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有制度可循,有法可依,以推動“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工作。
3.2 學校方面
(1)制定“雙師型”教師培養規劃。高職院校要根據自身的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規劃,規劃應明確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總體目標任務、教師的引進計劃、培訓計劃、培養方式及內容、評價指標等內容,開展一系列符合教師自身發展的培訓。在培訓中,加強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2)建立完善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建立完善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應該從人才引進和培養與使用兩個方面著手,制定教師的引進及培養方案、健全教師培養制度,完善教師的評價及激勵機制,同時,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培養、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資金支持。
(3)構建多元化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模式。高職教師參與各種培訓,有利于教學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實踐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職業能力的形成,是切實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有力措施,因此,應構建構建多元化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目前主要采用的培訓方式有:入職培訓、在職培訓、師資基地培訓、校企合作培訓、校本培訓、國外培訓及科技服務等。
(4)建立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在高職教育中,建立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增強教師的積極性、挖掘教師的潛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因此,要制定科學的考核評價項目,明確相應的指標體系及標準,并讓評價制度經得起考驗,能真正起到督促教學的作用。
(5)建立有效的“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建立“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是提高教學質量,發展高職教育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比如:增加“雙師型”教師的待遇,在課時津貼、評優評先上向“雙師型”教師傾斜,在評選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時,將是否具備“雙師素質“作為參選條件之一,帶動教師向“雙師型”發展的動力。
(6)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院校應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多渠道引進德才兼備的兼職教師,要對新引進的兼職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培訓他們教育學、心理學及教學技能,同時,加強對兼職教師的管理與考核,使兼職教師隊伍健康的發展。
3.3 教師個人方面 (下轉第267頁)
(上接第241頁)
(1)努力提高自身“雙師素質。高職院校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主動適應人才培養對教師的需求,從自身做起,不斷提高自身的“雙師素質”。要積極參與各類培訓,提高教學能力;要不斷更新專業知識,積極參與校企合作,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努力提高實踐技能,使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
(2)注重自我專業化發展。高職院校教師要樹立終身進修培養的理念,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化發展。要根據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及目標,明確自身的專業發展方向,進行自我發展規劃。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同時,要學會反思,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李云.高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芻議[J].職教論壇,2009(08).
[2]周新源.淺談教學層面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1).
作者簡介:李東俠(1971—),女,碩士,教授,主要從事:教育管理、專業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