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社會對行業化、專業化的計算機人才需求增大。它既為中職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也對中職計算機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學校培養的是具有一定職業技能的中、初級人才,計算機專業教學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滿足El益變化的就業市場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本文針對當前計算機專業教學現狀,結合當前社會發展需要,提出了解決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現狀及對策
一、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現狀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除了掌握專業技能,還須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操作應用能力。計算機發展的速度很快,與之相應的計算機應用教育就顯得相對滯后,與社會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中等職業教育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應該是為社會培養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重要渠道。那么,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卻并不容樂觀。
首先,中職學校學生計算機能力欠缺。大學和普通高中實行擴招以來,中職學校的入學門坎更低了。所以,中職學校招來的學生,文化課基礎相對較差。更不樂觀的是,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不高,不少學生抱著混日子混文憑的想法行走在中職校園。另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中職學生中,農村孩子占一大部分。相對而言,目前農村鄉鎮中學計算機教學設施尚不完備,有些學生在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前還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操作和運用就更談不上了。如上種種因素,致使中職學校生源文化素質不高,學習興趣不濃,計算機基礎較差。
其次,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條件較簡陋。作為一種專業技術,計算機發展非常迅速,計算機的應用更新往往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軟件操作基礎之上。但是,現實情況是,許多中職學校經濟拮據,設備更新緩慢,計算機教學缺乏適宜的硬件環境。還有,不少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不多,或者是其它科的教師改弦更張,或者直接是身兼幾職??偟膩碚f,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師專業水平較低。在計算機大綱和教材使用上,也表現出兩個問題,或者部分教材過于陳舊,或者教材和流行軟硬件亦步亦趨,使學校硬件環境更難以跟上。
再次,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定位不準。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的定位關系到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課程的設置。關于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定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爭論的焦點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是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要不要開設如C語言這樣的計算機語言課。計算機語言課如果開,比例應該是多大;如果不開,又需要開設什么課程來替代;二是計算機最底層的技術原理如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的轉換以及數據結構、算法等要不要講授。主張開設計算機語言、講授計算機最底層技術原理的教師和反方都各有各的道理。一方認為,中職學校培養的方向是應用人才,教學的目的是學以致用,而學計算機語言、計算機底層原理沒有用。不但如此,相對于文化理論知識比較薄弱的中職學生而言,計算機語言,別說C語言,就是BASIC語言也要有相當的數學基礎,這些顯然對中職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有難度,導致除個別學生聽課外,其他很多學生既無心聽也聽不明白。而另一方認為,計算機語言、計算機的原理課的開設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程序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其它應用軟件時能舉一反三。這樣的爭論導致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定位不準,自然也會影響計算機教學的開展。
二、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現狀,聯系計算機教學的重要地位,必須針對癥結,采取相應措施彌補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不足。
第一,明確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目的及定位,合理進行課程設置。學生從初中進入中職學校后,學習目標改變了。中小學時,學生以升學作為目標。進入中職學校后,他們雖然沒有高考的壓力,但面臨就業的挑戰。為了積極應對畢業后的就業,針對本專業相應的崗位群,許多學生自發地開展跟蹤性社會調查,了解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及變化,所以,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也是學生十分關注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動機與需求緊密聯系。也正因此,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目標的轉變,找出需求與動機的關系,準確進行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定位,從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目標與大學培養目標的差別出發,緊貼社會要求,把社會的需求和學生學習的需求有機統一,進行適合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教育課程設置改革,如社會調查→崗位群→專業模塊→課程設置的思路,即根據中專生就業的崗位群設置相應的專業模塊,并與時俱進,適時調整,逐步使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適應社會的要求。
第二,消除學生對計算機認識的誤區,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學習。針對學生的認識誤?,教師應讓學生在網上搜集有關資料,加深對計算機應用的了解,增加對計算機工具作用的認識。除此之外,還要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使用計算機進行廣告制作、產品設計、相片處理、新聞出版、網絡媒體、辦公應用及工業控制等地方參觀,讓學生真實感受現實生活及工作中計算機的工具作用,增加學生對計算機工具作用的認識。7%采用實例教學和任務驅動教學,突出操作技能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鉆研教材教法,不能完全照著課本進行講授,應當精講理論多搞操作,多搜集一些實例,并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能力進行精心設計,以應用技能為主,不求太難,只求適當,讓絕大多數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能夠完成任務為度,使學生每節課都有具有成就感,從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及熟練程度,逐步提高其難度。
第三,理解中職學生基礎,改革教學評價機制。中職學生綜合素質較差,學習內驅力也弱,這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個現實,我們要正視。但正視并不等于就要遷就。求知欲源于對知識本身的興趣,滿足這種動機的是知識的實際獲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所以,不當的評價不但不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刺激,反而會在某種程度上使學生的自尊受到傷害。例如我們曾經為了“適應”學生,提高考試合格率,而自己把教學要求一再降低,考試前復習的范圍也縮到不能再小。但事實并沒有產生我們所期待的效果,差生并不由此受到成功的鼓勵,好學的學生也抱怨學到的東西太少。這樣的評價方式顯然不適應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進行。所以,我們要改變評價方式。如,對個別科目進行“重測法”,即對每次測驗不及格的學生首先對他們組織補課,然后進行重測,重測成績達到60分這次測驗成績就記為60分。當然,重測是給機會而絕非“放水”。重測的做法,無論在心理效果上,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再努力,把失敗轉化為成功,并會為了下一次不再失敗而努力,還是在學習效果上,都能讓學生看到成功的希望,不僅可以緩解其心理壓力,而且,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改善。
第四,改革授課方法。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針對新生入學時計算機的基礎不同,教學中可采取分層教學。具體做法是:新生入學時,先進行計算機水平的摸底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和學生的需要安排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教師應循循善誘,悉心指導,幫助他們盡快提高計算機水平;對于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他們學習更深層次的知識,進行難度更大一些的操作練習。
總之,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在培養中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盡管當前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勇于面對并積極采取措施,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柏雪.中職計算機教育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分析[J].才智,2012(20).
[2]國倩倩.談職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J].現代教育,2011(Z2).
[3]齊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共創職業教育名校[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6).
作者簡介:王?。?981—),男,江蘇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