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盼昀
摘 要: 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主要目的是使得學生對英語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使得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同時為之后的繼續發展做好充足的語言準備,因此,研究者對初中英語的教學模式產生了極大興趣。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和技能課,單純的說教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互動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 互動教學理論 初中英語 教學應用
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為初中英語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但是也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課堂師生互動溝通能夠加強師生的接觸和交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素質。
一、互動教學相關理論
(一)定義。
互動主要是指通過教學主體之間的互動、教學主客體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認知活動、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師生之間的實踐活動互動,等等,有效促進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與生成性,最終目的是希望有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
(二)理論框架。
互動式教學主要是在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基礎之上提出來的。在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看來,語言教學與語言學習之間是一種互動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教師給學生創造學習語言的機會,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主動地對語言進行掌握,無形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能力。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基于“交際能力”這一概念展開。1972年美國語言學家兼人類學家海姆斯正式提出“交際能力”這一概念,表示在一定的社會語境中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隨后Canale和Swain在1980年提出交際能力包含四個要素,將交際能力歸納成四個組成部分,分別是語法能力、對話能力、策略能力和語言社會能力(即運用語言社會功能的能力)。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的目的與結果在于能使學生建構屬于自己的“活知識”,而不應該僅僅是求得一個正確的答案,或者仿照他人。學習者必須綜合運用已有和自主學習的新知識對問題進行理解,形成屬于自己的觀點,從而建構起屬于自己對當前世界的理解,并且將這種理解表達出來。在建構主義理論與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基礎上,互動式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當做教學活動的中心。
二、初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實踐途徑
(一)營造民主氛圍,實現互動。
教學互動要給學生營造民主、平等、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只有在濃厚的相互信任的民主氛圍中,才能使得學生對教師產生認同感,從而促進師生、生生和文本間課堂上的互動。首先,更新教學觀念。教師必須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大膽放手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英語學習的各個環節當中,師生關系融洽了,無形之中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這樣所達到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無形之中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構建民主、平等的學習平臺,尊重學生權利,尊重學生個性,整合有效的教學資源,通過互動的方式科學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其次,注重情感交流。情感使得人的行為活動帶上感情色彩,對人的心理活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要舍得進行情感投資,多接觸學生,推動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斷激勵學生,給學生信心,抓住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表揚,讓學生時刻感覺到自己在進步,達成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
(二)創設情境。
情境,主要包括兩種,即情感情境及學習情境。創設情感情境就是要抓住學生需要,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創設情境,通常情況下分為如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感情境。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和藹的微笑灑向每一個學生,把信任與尊重留給學生;要認真挖掘教材資源,把握教材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學習動機;用情緒感染、引發學生心靈上的共鳴,使每個學生都能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第二步,創設學習情境。即把學習情境呈現給學生。學習情境的種類如:任務情境,案例情境,討論情境,表現情境,問題情境,操作情境,等等。
第三步,提供引導性材料。在建構主義教學觀看來,學習者應憑借自己特有的經驗建構知識,并賦予其新的意義,強調學習的積極性、建構性及積累性。因此,教師將學習情境呈現在學生面前之后,必須提供一些具有探究性及引導性的材料。
總之,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在初中英語教學之中創造性地創設一定的情境。
(三)讓學生自主思考、探求知識。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創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并且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結合英語知識點的技術應用,形成一種交流互動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敢于質疑問難。學生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按照學習目標對課文進行閱讀,先是用較快的速度瀏覽課文,對課文的結構及段落進行深入了解,及時查閱重點、難點。然后仔細閱讀,盡可能準確完整地理解材料上的內容。最后對重點進行閱讀,對難點進行突破,對重難點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在這些基礎知識的引導上,可以讓學生自主交流,形成綜合性的教學模式。
(四)善于設置疑問。
首先,在導入課文之前,適當地設置一些疑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就會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教師在對學生設置疑問時應具有導向性。比如說當對doing這個詞進行講解時,可以設置如下疑問:“我們除了學習過doing一類的短語之外,還學習過什么類別的短語?”讓學生站在高度上有價值地思考,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往往能夠更加熟練、深刻地掌握相關知識。這時學生經過進一步思考,很有可能總結出如下答案:“還有of類的短語,to do類的短語,等等”,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與表現,及時、準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長處,可以用這些英文詞匯短語,如Good!Great!Very good! Wonderful!Excellent! Well done!Thank you! youre clever!等夸獎他們,鼓勵和表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得學生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轉到正題上,對doing類的短語進行歸納,如be busy doing sth忙于做某事,allow doing sth允許做某事,by doing sth通過做某事,be against doing sth反對做某事,等等。通過這種方式的講解,學生自然而然會積極投入到學習當中,達到的效果是驚人的。
三、結語
由此可見,互動性語言教學是非常適用于初中英語教學的,使原本枯燥的英語操練變成了自由運用的真實語言,有意識地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提升語言技能,提高學生交際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綜合技能,互動教學的應用必定使教學效果大幅增強。
參考文獻:
[1]范鐘靈.初中英語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7(02).
[2]何世杰.英語教學互動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4(06).
[3]林巧曦.互動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0(06).
[4]陳奎燕.初中英語互動教學藝術的探索與運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03).
[5]李萍.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