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和曉英
關鍵詞:頸椎病;中醫護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681.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5-0099-02
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1]。中醫認為其發病機理是由于跌撲挫傷、長期慢性勞損、風寒濕邪痹阻等原因,導致脈絡閉塞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日久筋脈失養。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大,頸椎病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的常見疾病。筆者對本院175例頸椎病患者實施牽引、針灸、中藥濕熱敷、康復鍛煉等中醫傳統治療結合中醫對癥護理、情志護理、健康宣教等,取得一定療效。
1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中醫科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頸椎病患者175例,男65例,女110例;年齡 29~87歲,平均年齡54歲。全部病例經頸椎拍片及CT檢查確診。
2護理
2.1情志護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問世的《黃帝內經》就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為中醫情志護理奠定了理論基礎[2]。頸椎病由于退變的進展,不易痊愈,導致病程遷延,多以眩暈為主要表現,輕則數日發作1次,重則日內頻發,甚則突發猝倒,臥床不起,使患者產生焦慮、恐懼不安、夜不能眠、抑郁等負性情緒出現,如不能及時調整和疏導,身體會出現病理變化,促使頸椎病情惡化。護士應給患者介紹頸椎病的相關知識,解釋病情發生發展的規律,誘發因素,使其掌握應對方式,掌握中醫護理方法。同時向患者介紹治愈的病例,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保持心理健康,增強治療信心,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2.2飲食護理此病以中老年人為多,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刺激之品。食物搭配合理,營養均衡,飲食有節,辨別進食。應進食易消化、富營養的食品,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腸蠕動,防止便秘。
2.3中醫護理
2.3.1頸部牽引護理牽引療法可以限制頸椎活動,增大椎間隙及椎間孔,使頸椎后關節嵌頓的滑膜復位,減輕對神經根和脊髓的壓迫。急性期不宜牽引,可以配合藥物治療,癥狀穩定后再行牽引治療。選擇合適的枕頜帶牽引,開始牽引重量3~10 kg,牽引時間為20~30 min,每日1~2次,10~14 d為1個療程。牽引過程中應注意牽引力方向與軀體成20°~30°,以適合頸椎生理曲度,牽引重量逐漸加大,最大量為牽引后感到舒適和有效為佳;牽引中如感到顳頜關節酸痛、眩暈等應立即停止。脊髓型患者禁忌牽引或推拿,使用保護性頸托,可減少頸部活動。要注意觀察有無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報告醫生處理。老年患者牽引須有人陪護,以防意外。
2.3.2針灸護理選準穴位進行皮膚消毒,選用風池、風府、大椎、天宗等穴位進行針刺療法,每次30min,可加用電療效果更好,每天2次。針灸本身可起到舒經活絡,調和氣血,改善循環,提高痛閾,消除炎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損傷的修復,達到恢復機體功能的作用。但此項操作如果手法不嫻熟,患者感到疼痛,不愿配合治療,無法堅持下去,針對這一情況。護理人員應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針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依從性,取得配合,同時操作者應輕柔,同時嚴格無菌操作,防止疾病交叉傳播。
2.3.3中藥濕熱敷護理中藥濕熱敷是傳統的中醫方法,體現動靜結合、防治結合的辨證思路,中藥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通過熱、藥的雙重作用疏松腠理、開毛孔、活血通絡、解除肌肉痙攣,松弛軟組織粘連,消除頸部充血、水腫,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運。每次10~15 min,每天2次,溫度40~55℃,7~10 d為1療程。護士在為患者行治療時,應指導患者采取合理的體位,充分暴露頸肩部,隨時詢問患者的感受,避免過熱、過冷。如有汗出及時擦干,冬天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治療畢休息30min再外出。
2.4功能鍛煉在急性期,患者疼痛癥狀較重時應適當休息,待癥狀減輕。移位的患者病情穩定后患者可開始作頸、肩、背部的功能鍛煉。每天1~2次,每次10 min,運動量的大小,應視耐受力而定。頸部制動的患者,要密切觀察疼痛的部位、肢體麻木的情況,加強基礎護理,按摩上下肢,鼓勵患者加強各關節活動。
2.5健康教育臥硬板床,枕頭要合適,以圓形枕頭或前面弧形后面稍低的枕頭。枕頭高度按頸長短決定,枕芯軟硬以舒適為準,睡眠時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頸部應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后仰。糾正不良工作姿勢,減少低頭工作時間,以減少頸部勞損。改變臥位看書或看電視的不良習慣。改善辦公用具,使坐椅與寫字桌之間的比例合理。駕駛員駕車應系安全帶,防止因緊急剎車使頸項部受傷。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扭。臥室要向陽,保持空氣清新,秋冬季注意頸部保暖,避免受涼。
3結論
頸椎病包括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癥,屬祖國醫學“痹證”范疇,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3]。通過對175例頸椎病患者的不同癥狀采用不同的治療與護理,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和優勢,提供合理細致的中醫護理和健康教育,提高了治愈率,減少了并發癥和復發率,取得滿意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莉.42例頸椎病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0,2(1):71-72.
[2]劉靜茹,胡光展.中醫情志護理方法探析[J].遼寧中醫藥雜志,2005,1:79-80.
[3]青艷連.頸椎病的中醫護理[J].醫藥前沿,2012,02(1):282-2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