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銀
摘 要:學案導學是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英語閱讀中的學案導學模式能夠在發(fā)揮學生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究學習思維的前提下,拓寬閱讀理解視野,深化探究理解過程,有效突出閱讀學習重點,豐富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英語學習的認知感悟,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案導學;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歸納精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鼓勵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充分反映了這一指導思想。導學案是教師通過對教材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的深入研究,精心編制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材料依據(jù),它很好地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融為一體,這種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能達標,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生生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徹底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案導學也有利于教師建立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主,注重學法指導,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思想。
一、課例研究
“學案導學”要求以導學案為載體,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學案導學”法堅持以學定教的基本原則,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體現(xiàn)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強調的“以學生為中心,視學生為認識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的教學思想,把學生的主動建構作為課堂教學實踐的最終目標,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以下是我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科書Moudle 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為例,談談如何運用學案導學指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本節(jié)課授課的對象是高一年普通班的學生,學生英語水平中等偏上,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基礎和學習英語經歷,大多數(shù)學生此前沒有接觸過學案導學和預習的習慣。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介紹世界各地的節(jié)日和以及相關的風俗習慣。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節(jié)日習俗,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和能力,學會表述某一節(jié)日的起源、風俗習慣以及重大意義。
基于以上分析,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步驟,預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小組合作的模式。
1.課前導學——設計學案,確定目標
在預習階段,應爭取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在導學案的設計上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分層次,要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鼓勵學生收集資料,探索并發(fā)現(xiàn)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預習任務。
(1)小組合作列舉三個以上你所知道的中國節(jié)日及日期;
(2)小組合作列舉三個以上你所知道的西方節(jié)日及日期。
這兩項任務比較簡單,目的是讓學生認知中西方節(jié)日,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任務。
用英文介紹一個你所感興趣的節(jié)日,包括日期、起源、節(jié)日習俗以及節(jié)日意義。
此項任務對學生要求比較高,不僅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還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加深了學生對節(jié)日習俗的理解,為接下來的課文學習和理解做好了熱身準備。
2.檢查預習——學生展示,同學互評
處理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在課堂上需要5~10分鐘的時間。這是一個完全由學生展示自我的過程,由三個小組各派出一名代表在黑板上板書展示結果,然后口頭匯報。其余的三個小組負責點評和評分,評分的標準包括答案準確與否、介紹是否完整、語言是否準確以及書寫是否工整。通過展示和評價的過程,學生對節(jié)日的習俗和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并發(fā)現(xiàn)一些語言運用的問題。學生自我糾錯的過程,實際上是不斷提高英語水平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3.課堂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生動導入
英語語言教學的宗旨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要體現(xiàn)教學以語言運用為前提、以語言運用為目的、以語言運用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因此,在導入過程中應該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導學生使用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本節(jié)課是開學后的第一節(jié)課,學生剛過完春節(jié)。因此,我利用這個時機,用新聞聯(lián)播里的一段視頻展現(xiàn)海內外華人喜迎新春佳節(jié)的情境,引導學生討論:視頻畫面中展現(xiàn)了哪些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習俗?這些習俗有什么寓意?并讓學生補充談談各自地方特色的過年習俗及其寓意。學生討論很積極,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此項導入不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而且從他們的認知水平出發(f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課堂點撥——精講歸納,總結提升
高中生有著強烈的自我展示欲望,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最大限度地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就會自我增壓,提升對問題研究的深度。對于學生的解答,教師要善于尋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此外,在學生自我展示過后,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做重述和點撥。在學生自主思考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和歸納的效果一定會大大提高。教師可采用兩種方式處理學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一是點撥。在學生相互討論解決疑點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適時點撥;或是教師可讓已解決問題的小組做一次“教師”,面向全體學生講解,教師補充點撥,這也可以說是討論的繼續(xù)。二是精講。對于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在學生渴望釋疑的心理狀態(tài)下,教師針對其疑點,快速確定講的內容,抓住要害,講清思路,并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
5.課堂練習——鞏固訓練,當堂達標
這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最后一環(huán)。教師應緊扣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課堂達標題,立足教材,超越教材,限時限量,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可以借此了解學生對本堂課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巡視學生答題情況,并根據(jù)反饋信息進行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待教師及時矯正之后,可即時補充補償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以開拓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從而把新知識納入個體的認知結構中,進而形成個體的創(chuàng)新能力。
本案例中的課堂鞏固練習是課文內容填空以及寫作題: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節(jié)日,談談你要設立節(jié)日的寓意以及慶典活動。課文內容填空重新組織概括了課文,并不再嚴格限定詞數(shù),旨在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和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寫作題不僅立足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同時還給學生提供一個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的機會,能很好地把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新舊知識點融合起來。
二、總結與反思
我校高一年段是實施課改實驗的起始年段,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和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鉆研精神以及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自評和互評,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使學生不斷及時地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但是導學案的設計需要凝聚全體老師的智慧,深入研究學情,挖掘教材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學習任務,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投入精力,有足夠的毅力和恒心,才能最終產生效果,使更多的學生受益。
參考文獻:
[1]張麗.“學案導學”法指導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實踐.安徽巢湖二中2012年校刊,2012(10).
[2]馬慶存.高中英語“導學案教學”模式初探.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