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動的語文教學課堂離不開精彩的朗讀。朗讀作為一項重要的語文實踐內容,它既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追求的目標之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適合的朗讀技巧和方法,才能讓學生真正讀懂文字、讀好文字,同時也能夠使學生親近朗讀,提高朗讀的實效性,讓語文課堂書聲瑯瑯。
關鍵詞:朗讀;朗讀方法;朗讀指導
國家教育部所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階段目標中,四個學段都將“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在首要位置,代表著對朗讀重要性基于學術認同的權威肯定。應該說,這種說法對語文教學的朗讀實踐有很強的指導作用。“用普通話”是從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出發的基本規范要求。“正確”包括不添字、不落字、不讀錯字、不顛倒字,不將詞語割裂,不把句子讀破等字詞句正確的要求。“流利”則指不重復、不磕巴等。如何才能讓精彩的朗讀演繹生動的課堂?筆者在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慢慢摸索、不斷學習,逐漸有了一點淺顯的經驗。
一、朗讀前應熟悉和了解作品內容
1.讀準字音,掃清障礙
讀準字音是朗讀最起碼的要求。讀準字音,有助于提高朗讀的準確性、莊重性、流暢感。與讀準字音同樣重要的一項工作是,掃清朗讀過程中的語言障礙。學生在朗讀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文章看起來沒有不認識的字,意思也好像不難理解,但在讀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就會出現把本來很通順的語句讀得疙疙瘩瘩的現象。解決這一現象的方法很簡單,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將讀得不通順的句子多讀幾遍,仔細體會語句之間的關系。遇到不懂的字詞句,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如可以查找工具書、請教老師或同學等。學生朗讀得好不好,首先解決的還是最基本的理解問題。不然,即使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在運用的時候也會感到茫然一片,無所適從。
2.明確文章表達
俗語說“提綱挈領”“擒賊擒王”,意思是說,做事情要抓要領和關鍵,這樣解決問題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知道,朗讀是運用有聲語言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的。只有先理解了作品,表達才有了堅實可靠的基礎;只有先透徹地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才談得上正確而完善的表達。
以四年級《生命 生命》一課中關于“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這一句的讀法為例,如何能真正讀好這一句,必須要明確文章的表達,《生命 生命》這篇課文立意在于“珍惜生命”,作者從飛蛾那里感受到的是強烈的、鮮明的、“令我震驚”的,是生命體客觀上的弱小和生命中求生欲望激發出的“生命”力量形成的巨大反差。這里沒有對弱小生命的不屑,也沒有對其無緣無故的哀傷,只有對生命體的確弱小的客觀陳述,正確的讀法應該是聲音自然如常,語速平緩,客觀陳述——和人比起來,飛蛾是弱小的。下文生命力量的強烈、鮮明,恰與此形成巨大反差,之后的“震驚”也順理成章。可見明確文章表達在朗讀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3.理清文章結構
朗讀前,只有理清文章的結構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從文章中理出作者思想律動的紅線,把握這根紅線,就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運動的線索和軌跡了。如果說主題是文章的“靈魂”,語句是文章“血肉”的話,那么,這里講的結構就是文章的“骨骼”了。沒有堅實勻稱的骨骼,血肉就無法依托,靈魂也就顯得虛無縹緲了。只有找到恰當完美的結構形式,才能將文章的主旨與語句貫穿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說,理清結構,把握文脈也是我們在朗讀前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工作。
例如,《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是一篇催人淚下的課文,是一封由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信。在課堂上,我們首先要理清文章結構,而后再確定我們表達的重點。我們朗讀的目的性要明確,本篇課文表達著孩子失去父親的悲痛以及對和平的無限渴望。它以孩子的視角來看世界的和平,將自身家庭的不幸與這個世界的多災多難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引發讀者的共鳴。明確了文章的重點后,朗讀的基調也就確定了:不是哭哭啼啼的“悲痛”,而應該是自豪的、崇敬的、堅定的、憧憬的。所以只有理清了文章的結構,才能展開精彩的朗讀。
二、讓精彩朗讀,演繹生動課堂
1.精彩的朗讀要停連恰當
停連是指“朗讀語言中聲音的中斷和延續”。我們知道,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里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它可以幫助讀者分清結構,辨明語氣,正確地了解文章的意思。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從來沒有人念標點符號,這就需要我們在朗讀的時候,找到一種能起到標點符號作用的表達方式,那就是停連。
掌握怎樣斷連詞句、組織好語言意思的表達對有聲語言的表達作用是很大的,因為停連的不同位置,將直接影響到我們對語句內容的理解。
2.精彩的朗讀要輕重得當
重音是我們“在朗讀時需要強調或突出的詞或詞組,甚至某個音節,叫做重音”。重音也是朗讀中一個重要的表達技巧,是解決作品的內容、詞語關系的主次。重音的位置往往是多變的,不同的重音位置可以強調出不同的意思。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引導學生在句子中找重音,再用合適的朗讀方式表達出來。
3.精彩的朗讀要語氣具體
語氣就是語言內容和聲音形式具體結合后產生的具體語句。語氣不同,朗讀的聲音形式也是不同的。就朗讀的語句而言,語氣里既有內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又有外在的高低、強弱、快慢、虛實的聲音形式的變化。當我們在朗讀時,內在的感情不一樣,語言的聲音形式也就不一樣。我們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要想讓他們讀得好,讀得準,就要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思想感情出發、從具體的語言內容出發,要善于體會和感受。
4.精彩的朗讀要節奏鮮明
關于朗讀中節奏的指導,有三個要點需要教師明確,那就是:(1)節奏產生的原因在于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運動,這是節奏變化的內在推動力。(2)聲音形式的變化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而抑揚頓挫的組合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不僅要有音調高低的變化,還要有停連、轉換的變化;不僅要在聲音的力度上變化,更要有力度、速度的承接。(3)必須要有聲音的回環往復,這是節奏的核心。endprint
欣賞文章的美,欣賞其中節奏的美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朗讀也一樣,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發現它體現節奏的地方在哪里,這樣才能讀。節奏在音節的勻稱中,主要表現在雙音節的聯合使用上和四音節字詞的聯合使用中;節奏在句子的長短交替中;節奏在整散并用的句子排列中;節奏在反復詠唱的意緒回旋中;節奏在層層遞進的意念拓展中,例如,六年級的《匆匆》一文,這篇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人生的短暫。文章先從燕子、楊柳的往返變化中感到光陰的“一去不復返”,接下來寫由此引起的對以往歲月的反思,第三段在反思的基礎上試圖留住時光,但又無法實現,于是掩面嘆息,第四段是對人生如何度過這短暫的一生作進一步的思索追問。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要引導學生了解全文的思想感情的運動節奏是追問—反思—喟嘆—奮進—追問。節奏的回環往復在這里是十分明顯的。
總之,朗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學者在呼吁“迎接一個朗讀時代的到來”,筆者希望這個“朗讀時代”的起點在語文教學中、在語文課堂上,讓精彩的朗讀演繹出生動的語文課堂,讓朗讀的魅力之花在語文課堂上盡情綻放!
參考文獻:
[1]張頌.朗讀學[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2]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4.
[3]王宇紅.朗讀技巧[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吳航穎,女,福建福州人。職務:語文教師。職稱:小學二級語文教師。
Pay Atten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Reading Instruction
Wu Hangying
Abstract:Vivid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 cannot do without the wonderful reading.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language practice content,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students learning is one of the goals of the process. In actual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teach reading skills and methods for students,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truly understand the text,read the text,but also can make the students to read,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ding,let the language classroom sound reading aloud.
Key words:reading aloud;reading method;reading guidance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