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華
摘 要:討論了“小先生”安全教育模式的意義和作用,以期讓每一個學生都形成安全意識,養成安全習慣。
關鍵詞:課堂文化;“小先生”模式;安全教育
陶行知是我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熱愛人民,胸懷改造社會的理想,在繼承中國優秀教育傳統和借鑒西方先進教育理論的基礎上,立足中國國情,躬身實踐,創造性地提出和實踐了生活教育理論,對中國特色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和現代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根據重慶市義務教育“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總要求,合川區草街小學深入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小先生”制,在安全教育方面,打破了學校傳統的安全教育方式,讓安全這根弦深入到學生的骨髓中,不再是被動保安全,而是讓每一個學生形成安全意識,養成安全習慣。
一、“小先生”安全教育模式
(一)“小先生”的選取
1.將學生分組
6~8人一組,自由搭配和教師輔助搭配相結合。自由搭配可以讓性情相投、興趣愛好相近的學生在一起,互相之間感情更融洽,溝通交流更直接迅速。教師輔助搭配,可根據每一組的具體情況,實行微調。主要是調整比較極端的小組,比如,整個小組都是偏內向的學生,那么就調換一兩個活潑開朗的學生進去。整個小組的學生都極端活躍,那么就調換一兩個沉穩成熟的學生進去。
2.確立“小先生”
采取競爭上崗或組內推選的方式確立“小先生”。這樣會推選出兩種“小先生”,一種是安全知識豐富,安全意識濃厚的學生,另一種是號召力強,組內威望高或很會團結大家的學生。
3.訓練“小先生”
平時要對“小先生”作要求、給任務,教會他們如何當好安全小老師。
(二)“小先生”職責
1.在組內進行安全教育
(1)每次安全教育課之前,教師確立一個主題,比如交通安全、校內安全、防溺水、防觸電、衛生防病飲食安全、消防安全等等。讓大家自行思考,或查找書籍,或搜尋網絡,或請教家長等等。在安全教育課堂上,每小組自行討論,由“小先生”記錄整理大家的發言和回答的問題。解決不了的統一提交教師。教師再針對疑難問題,對大家進行引導、點撥、啟迪。
(2)課外自由抽取時間對組內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每當“小先生”或組內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安全方面的知識時,可由“小先生”召集組內學生共同學習探討,并記錄,作為優秀小組、優秀“小先生”評選的依據。
2.在日常生活中,對大家進行監督
(1)組內監督。“小先生”要負責組內每個學生的安全,及時提醒組內成員,制止他們的不安全行為。比如,上下樓梯不要擁擠,禮讓慢行;不互相追逐瘋打;不開無謂的可造成傷害的玩笑;嚴禁學生擦樓房外窗玻璃;做清潔時,防止滑倒跌傷,玻璃劃傷,釘子刺傷;嚴禁學生用濕布擦電器旋扭開關等等。
(2)組間監督。“小先生”也負責監督管理其他小組成員的不安全行為。組內監督不扣分,組間監督制止學生的不安全行為要扣他所在小組的安全分,作為優秀小組、優秀“小先生”評選的依據。
二、“小先生”安全教育模式的作用
(一)切實落實了重慶市義務教育“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
“卓越課堂”是指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堅持德育為先、全面發展、能力為重、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突出“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彰顯多元、開放、包容的課堂教學文化,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形成最優化的課堂形態,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
(二)深入踐行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宣傳生活教育,提倡教學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與實際結合,為人民大眾服務。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
1.“小先生”安全教育模式使學生“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小先生”安全教育模式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小先生”學習安全知識,教小組成員安全知識,從小組成員那里學習安全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安全知識并互相監督安全行為是合為一體的。在這里,“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小先生”們在“做”上教,在“做”上學。
2.“小先生”安全教育模式切實踐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這一教育理論核心
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小先生”安全教育模式不光是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還應把安全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這種教育是以“生活做中心”的。這種安全教育,從留守兒童起床開始,洗漱、早操、打掃衛生、吃飯、上課、課間休息一直到睡覺,第二天起床;對于走讀生,也不僅包括他們在校生活,也包括他們的校外生活。在“小先生”的帶領下,學生互相學習、互相監督、互相促進。“小先生”安全教育,不是禁止學生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摸,而是學到生活技能,養成安全習慣,積極保護自身安全,促進生活質量。真正做到“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
參考文獻:
陶行知.教學做合一討論集[M].上海兒童書局,1932-10.
The Educational of Tao Xingzhi and the Excellent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of“The Little Teacher”Wodel in Safety Education
He Xiaohua
Abstract: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The Little Teacher”safety education pattern, in the hope of every student to form the safety consciousness, safety habit.
Key words:class culture;“The Little Teacher” mode;safety education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