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云
摘 要: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影響著學生作為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數學教學;學習效率;持續性
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但是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方面下大功夫了。下面就我本人在從事了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的感受來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做法。
一、注重目標的全面性,提高教學目標完成的持續性
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目標要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目標進行有效的結合,體現目標的全面性。它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對現實問題進行解決,在學生經歷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進而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其能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對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發現,讓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平時生活中能得到具體的應用。除此,還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和態度,在學習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就要求教師要做到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并及時地進行教后反思等方面的工作。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整個數學教學的關鍵之所在,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感興趣了,才能更好地、更努力地學好這一門學科。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舉幾個本人在這么多年教學過程中的小例子吧。比如,在講授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的《變量之間的關系》中的《溫度的變化》這一節中,先讓學生把溫度隨著時間變化的圖象認真地觀察后,我以一名老記者的身份進行了提問,讓學生進行答記者問,然后再由學生觀察圖象,自己充當一名小記者進行發問,由班上的其他同學當新聞發言人,接受提問,有的小記者提出:“你能告訴我什么時間溫度上升得最快?”“請說說駱駝的溫度為什么上升?為什么會下降”等比較好的問題時,我適時地進行表揚,給予加分。整個課堂的氣氛很好,直到下課鈴聲響了,同學們還意猶未盡。而且通過他們的發問和回答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已經在這一過程中掌握了本節應該掌握的知識,又能夠跟現實生活緊密聯系。這樣的課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會到了主動學習的快樂。我也常用一些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這一節中,在講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時,我先告訴大家它們的定義,學生感到很抽象,進而告訴學生如果在復雜圖形中,要求大家去發現時,那我們可以把多余的線擦了,然后看看如果像一個英文字母“F”那就是同位角,如果像一個英文字母“Z”那就是內錯角,如果像一個“n”那就是同旁內角,還告訴他們要形成這樣的三種角,一定得出現三條線,如果是由2條或4條線形成的一定不會是這樣的三種角。在上課時,我經常采用這些生動可感的例子化繁為簡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活動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教學方式,尤其在數學教學中,它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確保數學活動的有效性,我們首先得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我是這樣做的,先把學生均衡地分成六人小組,制定一些競爭方案,讓他們展開競爭。每次活動時,我就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我與他們同在,對學生的參與情況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數,并且及時對學生進行總結與評價,對于合作較好的一些學習小組適時加以表揚,以激勵他們的合作干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在活動中學習并發展。通過自己的活動得到的結論,有著很強的實踐性、真實性,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
四、把握好學生動手操作的時機,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數學課堂活動中,從而得到一些數學結論
如果一節課堂老師讓學生怎么做,他們就做,這樣的課堂是沉悶、壓抑的,而這樣的活動課多數學生不會主動探究而是等待著別人得到的結論,這樣的結論學生只是勉強記憶,不會長久。所以這就要求老師把握好學生動手操作的時機,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數學課堂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得到一些數學結論,這樣學生會有成就感,同時也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在七年級(下)第四章第一節《游戲是否公平》中,我讓學生先分組去做了A、B兩種轉盤,如果做得好的,有創意的,我拿來展示給同學們看,并給予加分獎勵。學生的積極可高了,有好多同學做得相當漂亮,也有一些同學做了一些電動的轉盤,又美麗又方便,我都適當給予加分。做好了漂亮好用的轉盤后,每位同學都想知道我讓他們做轉盤有什么用處?這時,我把學生平均分成兩組,再讓他們玩游戲,游戲規則如下:(A、B兩個轉盤被分成6個相等的扇形,利用這兩個轉盤做下面的游戲)
(1)甲自由轉動轉盤A,同時乙自由轉動轉盤B;
(2)轉盤停止后,指針指向幾就順時針走幾格;得到一個數字;
(3)如果最終得到的數字是偶數就得1分,否則不得分;
(4)轉動10次轉盤,記錄每次得分結果,累計得分高的人為勝者。
并且告訴他們如果獲勝的同學可以在第二天下午第三節去為老師的拔河比賽吶喊助威,輸的小組呆在教室里學習,他們的積極性很高,很快就發現了這個游戲不公平。從而我就把握這個契機讓他們說出為什么不公平?如何才公平?……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十分的濃厚,效果也很好。
總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不同的老師也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對于不一樣的學生,老師也會用不一樣的方法。只要我們在上每一節時,處理每一個環節時多想一想,如果我是一名學生,我能理解嗎?所以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要把每個45分鐘發揮到最佳效果,就應當重視形式,講究效果;重視設計,講究效率;重視內容,講究效益。
參考文獻:
[1]段志敏.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2.
[2]王曉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