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芬
摘 要:高中生物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性與實踐性學科,運用生活化觀察的知識預習與復習路徑,能在現有的高中生物教育技術條件下,彌補學生缺乏體驗性主動性學習不足的缺陷,實現對高中生觀察能力培養的知識學習導向作用以及生物實驗教學實施的生活經驗支持性作用。
關鍵詞:高中生物;觀察能力;生活化;實驗教學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培養高中生滿足與提升以生活為起點的生物學習觀察能力,“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做準備”。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為例,對高中生物教學觀察能力培養的生活化路徑展開研究。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培養的生活化路徑
運用生活化路徑培養高中生的觀察能力,既有現實生活的鮮活性以及與生物學科的關系密切性,又有現代實驗教學難以實現的、情感體驗不足的學習推動。
1.生物知識預習觀察生活化
針對生物知識預習的生活化觀察,在學生學習實踐中有兩種動機:(1)教學任務導向驅動。如,在教學“生態系統的結構”時,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積極地投入到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搜集與觀察中,通過更加直觀與切身的觀察,來實現對其中相關知識的預習與理解。例如,農村高中生對所在村莊或地區的農田系統觀察、水域生態系統觀察等,能初步了解食物鏈、食物網以及其他的生態系統種類知識等。(2)生活需要驅動。為了滿足自己或家庭的生活需要,應主動展開的生活化觀察,實現對教材內容預習,實踐中既可能是與教學同步的預習,又可能是具有跨越性的預習等。如,高一的學生對高二必修生物內容的跨越性預習,他們未必能準確地掌握,卻會在以后教師的教學中起到喚醒性預習作用。
2.生物知識復習觀察生活化
高中生物的學習中,由于知識的精深化與相關內容的微觀化,使學生處在相對吃力的模糊學習中,原本直觀的物質結構卻需要靠單純的記憶來掌握,他們會感覺越來越多的知識難以掌握與理解。由此,觀察生活化會起到兩種復習作用:(1)夾生知識補充性復習。如,在學習“伴性遺傳”時,學生對紅綠色盲遺傳的規律、伴性遺傳的特點與實踐應用等沒有完全理解的情況下,他們會隨著生活中各種遺傳性現象的觀察,逐漸從切身性感悟中實現對此類知識的全新學習與認識。把色盲的性別交叉遺傳、佝僂病遺傳、顯性遺傳和隱性遺傳等知識全面掌握。(2)錯誤知識糾正性復習。即在日常的生活觀察中,實現對學習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知識學習錯誤或掌握運用錯誤的感悟性糾正。如,上述學習內容,學生通過長期的觀察,會實現遺傳知識應用理解錯誤性的糾正,如雞生蛋的遺傳、動物交配后所生產的小動物顏色的遺傳等,他們會運用生活的經驗實現知識正確性的對號入座,達成錯誤知識的糾正。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培養教學操作
為確保高中生觀察活動對其學習的直接支持作用,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加以切實地指導,把教學的有效性貫穿在高中生生物學習的課堂內外。
1.知識學習導向
生物學科的生活觀察,無論是作為一種能力還是習慣來培養,教師都要給予學生準確的導向。讓他們以明確的任務與進步的動力,去充分地運用其生活環境開展觀察活動,把學習生活化,把生活學習化。例如,在學習“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時,教師可以直接為學生布置某種體驗性的觀察任務,或對自己或對其他人展開觀察化的學習,切身體驗人體自身的器官與系統發揮作用時,其內在環境中的化學成分與理化性質發生的微觀變化,給被觀察者或學生自身帶來的各種不同感受,進一步明確體液、細胞外液與細胞內液之間的關系,以及內環境穩態與其調節機制的關系等,實現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直觀化。
2.實驗教學實施
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魅力教法或環節之一。現實的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實驗內容或要求都能滿足,教師把適當的內容生活化,讓學生積極地在生活中發現與觀察各種真實性的“實驗”,在強化真實感受的同時,也能緩解教師課堂教學的壓力與突破學校實驗條件的限制。例如,在學習“植物激素的調節”時,教師可以把其中與生活關系密切的內容直接下放給學生,讓他們對生活中的各種植物進行實驗環境下的刺激與反應觀察,實現教學實驗的生活化,實驗觀察的生活實踐化。
高中生物教學觀察生活化,是高中生能力培養的內在需要,需要教師創造性地整合教學內容,把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生活現象納入教學,引導學生把課堂學習向課外延伸,在觀察生活化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學習與知識運用相結合。
參考文獻:
茹娜.高中生物教學中科學素養的培養[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1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