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鎮
摘 要:不隨意識記又稱無意識記,是指主體事先沒有識記的意圖和目的,無需付出特別的努力,更不需采用任何識記策略和手段,信息完全是自然而然地被納入長時記憶庫中的。無意識記與人的職業、興趣、動機和需要有密切的關系,凡是對人有重大意義的、使人感興趣的、能激發人的情感的事件,常常無意中被記住。因此,無意識記可以減輕人的腦力勞動,又可以記住許多有用的東西,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生物教學中,增強學生的無意識記,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生物教學;多樣化;激發學習興趣
一、聯系實際,在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同時記住有關的生物知識
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無形中記住相關的生物知識。如班上有人感冒了,過了幾天,又有幾個人被傳染,我就利用這個機會,指導學生閱讀和感冒有關的文章以及課本中免疫和傳染病等章節的相關內容。當學生病好的時候,同時也知道感冒產生的原因、為什么有的人會被傳染,有的人不會被傳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有關感冒的生物知識,還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刻意識記。又如,剛開學不久,鎮衛生院到學校給學生注射麻疹疫苗,我告訴他們,注射到你們體內的是一些病毒,但你們為什么不會得病呢?接著,帶著疑惑的學生趕緊查閱有關資料,結果,他們也在無意中識記了抗原、抗體等有關的生物知識……因此,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時,只要適當地指導,學生就能不隨意地識記一些相關的知識。
二、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巧設質疑,誘發興趣,在快樂中討論掌握知識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及活動,揭開生命運動的本質、規律,這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依據所教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質疑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巧妙地造成懸念,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種子和果實的形成》中,我先簡略介紹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種種、果實繁多,然后設問:“為什么一朵桃花能變成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為什么果實都結在開花的部位?”在介紹“顯性基因遺傳和子代性狀”時,提出了“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雙眼皮或一單一雙,可子女卻是單眼皮?”
這些問題必然引起學生的好奇,開動腦筋思索,積極發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2.巧用詩詞、成語,提高興趣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贊美自然界生物,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二,插入某些課中,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唐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頑強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詞“雙蛾來翩翩,慕此堂上燭,附炎盡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飛蛾的夜生活習性和趨光性描述得惟妙惟肖。這樣的詩詞,只要我們平時注意收集,在課堂上巧借善用,就能使生物課變得生動,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適當引用成語、諺語,也能增強學生的興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來描述食物鏈的關系,通過“樹→蟬→螳螂→黃雀”這一食物鏈的有機聯系,引申出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轉遞過程,學生聽來有趣,簡明易懂。
3.利用“順口溜”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生物過程中,利用“順口溜”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記憶。如,在講到心臟時我用“一心四腔八血管,二動六靜四同名,左厚右薄,左二右三。”的“順口溜”來講解,它的意思是:一個心臟共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個腔,有八條血管和它們相通(冠脈循環中與右心房相通的靜脈除外)。這八條血管是指兩條動脈(主動脈和肺動脈各一條),六條靜脈中四條靜脈的名稱一樣(即上下腔靜脈各一條,四條肺靜脈),左心室壁的肌肉比右心室壁的肌肉厚,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有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有三尖瓣。這樣用簡單的幾句話就把復雜的心臟講得一清二楚。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讓他們無意識地記住了一些生物知識。
4.課堂搶答,以賽促趣
中學生爭強好勝心理特強,將“競爭機制”引入生物教學中,對激發學生興趣有極強的催化效果。對此,我嘗試了“課堂搶答積分制”,以學生的自然分組為單位,課堂提問或復習以每組輪流回答或搶答的形式展開,答對的為該組記分并當堂公布每組得分結果。課堂搶答,激發了學生顯示自我、爭勝好強的意識,人人積極思索,舉手搶答,課堂氣氛顯得異常活躍,學生的激情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而且有利于鞏固知識。
總之,通過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讓他們無意識地學習到更多的知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