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異軍
摘 要:精巧的提問,能夠激活學生及積極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重要作用。通過課堂提問要解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課堂提問,要使學生產生積極思維的能力,積極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識、歸納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課堂提問;層次;啟發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心提煉和展示的過程。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這點說明了課堂提問設計得好,應用得當,能夠激活學生及積極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重要作用。
一、課堂提問要緊密聯系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的問題一定要經過精心設計,避免隨意性,提問要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要疑而不難,引人入勝,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一個問題不僅要包含基本知識廣泛,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難度深淺得當,問題答案靈活而不呆板,而且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從而獲得知識。如,高中地理必修2《5.2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一節,圍繞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等重點和難點設問。通過為什么說株洲是“火車拉來的城市”?京杭大運河在不同歷史時期給揚州城市空間形態帶來哪些影響?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密度有何影響?對比分析西安主要商業街的分布與沈大高速公路邊的服裝市場分布的差異?等一系列問題都是關于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學生很容易從教材上得出答案。如果教師能夠巧妙地與當地城市的發展相結合,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將學生引入思考,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而且能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提高教學效率。
二、課堂提問要具有層次性
教師在進行提問時,有些問題不可一步到位,應該像登山一樣,要拾階而上,于峰頂領略無限風光。這樣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方式,不僅能非常容易地解決問題,而且能引領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如,高中地理必修3《3.1能源的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一節,從煤炭資源的開采條件到能源基地的建設再到謀求可持續發展教學內容的層層推進,提出問題:影響煤炭資源開采條件的因素有哪些?資源狀況、市場條件、交通條件。逐一分析后提出問題:如何建設山西煤炭基地?擴大開采量、提高晉煤外運、加強加工轉換。進一步分析后提出問題:山西煤炭基地的建設存在哪些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將學生引入討論,山西煤炭基地的建設不僅要實現經濟效益,更要實現生態效益,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層層設問,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更能增強學生對區域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三、課堂提問要實現啟發作用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通過課堂提問的優化來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發散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和時間啟發誘導。所提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既不能過難又不能過易,要使學生有“跳一跳就能夠得著桃子”的感覺。教師應想方設法,設置各種情境,著力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勇于質疑、大膽創新。如,講授熱力環流原理,可引入《軍港之夜》的歌詞:“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地搖”的描述是否正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火燒葫蘆谷引來一場大雨是否是偶然等等,激發學生對熱力環流原理在實際中應用的探討。此時,教師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要根據情況創設一定的問題,最終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和形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的雙向交流。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對課堂提問的價值與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勤思考、多分析、勤學習、多鉆研,努力優化課堂提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巧妙使用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問”活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
參考文獻:
賈瑞爽.淺談地理課堂提問的技巧.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