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愛洪
摘 要: 本文基于自主學習理論的理解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幾條參考建議:轉變教學理念,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濃厚興趣;幫助指導學生,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堅強意志;改變教學方式,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方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并不是簡單地由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由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結構主動進行知識建構,而自主學習理論就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之上,可以看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因此隨著建構主義理論的興起,自主學習已成為世界課程教育改革的熱點。在我國,盡管新課程改革已逐漸展開,但以教師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還是普遍存在,這無疑是在扼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正是基于這種現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教學工作者開始投入到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中,新課程改革更是把自主學習作為最重要的三種學習形式之一。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1.轉變教學理念,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首先就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課堂教學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即使學生說錯了,對學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也要加以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質疑,對此給予表揚,這樣就形成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從思想上真正把學生看做學習的主體,給學生創造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放手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有了自主性就會產生強大的內驅力,不僅能掌握更多的知識,還能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濃厚興趣
沒有大學文憑的數學家華羅庚,憑著對數學的濃厚興趣自學成才;數學家陳景潤,在中學時聽老師講了“哥德巴赫猜想”后為之奮斗終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最強動力。許多學生之所以覺得高中數學太枯燥、太難懂,就是因為缺乏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育心理學理論指出,當學生對一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就會長時間地積極主動地學習這門學科的知識。
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產生對數學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已學的數學知識創設一些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以生活化、大眾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讓學生對數學產生熟悉感和親切感。這樣的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能起到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的作用,還能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主動學習,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知識。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有以下幾種:①從生活中創設情境;②從問題中創設情境;③從錯例中創設情境;④從懸念中創設情境;⑤從疑惑中創設情境。
3.幫助指導學生,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堅強意志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初期都有一定的學習動力,但由于高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嚴謹性與抽象性,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困惑和干擾,例如遇到難以理解的數學定理、公式、技巧等,這都需要學生用堅強的意志控制自己,使自主學習能繼續下去。
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堅強意志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當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積極性受到打擊時,教師的一個鼓勵、一個暗示就可能使學生豁然開朗,重新樹立起自主學習的信心。事實上,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可能完全脫離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學生需要教師確定學習內容、獲取學習方法、提供學習反饋。遇到暫時難以通過的學習困境時,尤其需要教師的幫助,進而增強自主學習的意志和信心。
4.改變教學方式,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是知識學習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所以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把更多學習的自主權與選擇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課堂學習時間與課外自主學習時間還給學生。
(1)變“主講型”為“指導型”。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的“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方式應該徹底拋棄,因為它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不符合當今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應該是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由學生自己發現、歸納出數學知識。
(2)變“重知識傳授”為“重智能培養”。在新課程理念中開發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比傳授知識給學生更重要。關注學生智力開發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進行知識傳授,讓學生機械記憶大量的數學公式、定理,而是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已有知識自主學習新知識。
(3)變“講述型”為“啟發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學生金子,不如教給他點石成金之術。所有課堂教學的核心目的都應該是啟發學生的思維,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的教,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方法,也就是教重在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才會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目標。
當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提升過程。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持續給予關注與指導,并不斷進行強化訓練,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定會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清芳,石教廣.高中生數學自主學習現狀調查分析.當代教育論壇,2008.5.
[2]裴紅冰,張國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探研.數學教育學報,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