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學生物教學中存在效率低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師課堂上不能根據學生“胃口”的喜好來“做菜定飯”,他們往往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的需要,有什么原料就做什么菜,做出來的“菜”都是一個味道,久而久之,學生感到乏味,課堂的教學效率自然就低下。“菜單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我自己要學”的熱情,實現個性化的教與學,對學生生物素養的提高有現實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菜單式教學;新授課;教學模式;高效課堂
“菜單式教學”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的預約式的“點菜式”學習。它是以模式為驅動,以診斷菜單、進階菜單、反饋菜單為統領,以小組組織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本質,以“三維目標”為目標,以因材施教為原則的一種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菜單式教學”范式的研究就是要探究高中生物教學的各種模式,可以根據生物教學的課型嘗試不同的教學模式的研究實踐,如新課教
學、復習課教學、試卷講評教學、實驗課教學等,總結出菜單式教學的范式,使生物老師有范式可依,教學有法,進而達到教無定法的境界。其教學模式還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下面我就以前不久剛開設的觀摩課“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為例,談談我個人是如何將“菜單式教學”應用到高中生物新授課中的。
一、預習是學習的起點
首先,教師要精心編制診斷菜單,引導學生預習。菜單編制要求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就在身旁,循循善誘,引導學習。通過預習讓50%的學生能通過自學掌握50%的問題,然后通過合作交流,再讓70%的學生掌握70%的問題,建構起初步知識結構。以下是我通過對“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中三維目標的解讀,致力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建立的一級菜單,分知識聚焦、溫故知新、新知學習、我的困惑四個模塊完成。在“新知學習”的編寫中,圍繞三維目標和重難點展開。展示是解決學習內驅力的“金鑰匙”。
經過統計、思考和研究,這節課的二級菜單我是以“問題串”的形式展示出來的。本著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導思想,我將這部分內容分成兩塊:
1.合作探究菜單一:遺傳信息的轉錄中提出四個“問題串”:為什么RNA適合做DNA的信使?DNA與RNA的區別?DNA是如何把遺傳信息傳遞給RNA的呢?怎樣保證DNA的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遞給信使RNA?
2.合作探究菜單二:遺傳信息的翻譯中提出五個“問題串”:如何構建密碼子表(mRNA中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氨基酸與密碼子的對應關系?mRNA如何將遺傳信息翻譯成蛋白質(翻譯的過程)?請根據轉錄和翻譯的過程,在空白處填上相應的堿基符號?并思考DNA、mRNA與氨基酸之間的數量關系?
我對學生提出的“困惑”進行加工、設計并合理運用,從而能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努力實現先學后“交”當堂達標的目的。
二、反饋是落實效益,實行反饋菜單驗收制度
通過反饋菜單檢查目標達成情況,也是對學習目標的回歸性檢測。在考試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學都必須滿足兩個要求:學生的需要和考試的需要。反饋既是當堂達標,又是教師對知識的提煉、拓展和升華。
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反饋菜單用于當堂檢測:
1.堿基互不配對原則怎么正確使用?
2.已知某轉運RNA的一端的三個堿基順序是GAU,它所轉運的氨基酸是亮氨酸,決定了此氨基酸的其中展示、測評課堂時間分配:10分鐘(小組再討論進階菜單)+25(大展示)+10測評。
參考文獻:
[1]李蓉,金福華.堅持課改不動搖 對接課標亦創新.中學生物,2006(10).
[2][美]加里·D.鮑里奇.有效的教學方法[M].4版.易東平,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徐晶,女,1983年3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金壇市金沙高級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生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