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課堂效率,保證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積極引領,需要學生的積極主動。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確立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功能;把握好講與練的時間安排,做好聽與練的指導;課后及時反思課堂教學的得失,認真做好記錄都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
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技能都主要在課堂上完成,要把學校教育教學搞好,就要抓好課堂教學,課堂只有正常、有序、高效地運轉,學生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才能培育出更加優秀的學生。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大的課堂教學效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提高小學小學數學課堂的效率談談自己的實踐策略。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低效現象
首先,要實現小學數學的高效,作為教師在上每節課之前都應該靜心地備課,但一些教師會因為手頭一些事情的影響,在繁忙中無暇認真備課,教學設計的不精心,課前的準備不充分,在課堂上必然不會出現精彩的講授,有時甚至會錯誤百出。那么,課堂的低效也就由此產生了。
其次,教學方法傳統,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平時的教學中,課堂還停留在教師“一張嘴講”,學生“兩只耳聽”,講解記憶多,思考探索交流少的狀態。一個教學過程完成了,但缺少學生思考的環節,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沒有得到高質量的培養。
再次,教師課后很少進行高質量的反思與總結。教師上完課后就感覺完成了任務,很少想甚至從來沒有想過把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得失和感受及時地記錄下來,更缺少靜下心來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與感悟,今年的問題在明年照樣出現,教學沒有提高,實現課堂的高效永遠是一句空話。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策略及建議
1.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如在“有余數的除法”教學中,筆者事先設計了數撲克牌的游戲,設計的教學方法是首先按小組分,讓學生自己先去數、去分,其次在小組內進行二次分配。游戲是學生自己實踐操作,而教師只是在教室中巡回點撥,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分配中發現問題,然后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最后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游戲活動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不但積極思考,而且還能認真完成任務,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
2.確立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功能。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教師在課堂上要想辦法使用變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組織課堂,積極引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使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筆者利用孔融讓梨的故事導入新課,“有8個梨,我們現在有兩個學生,每人分得幾個梨?”回答的同時,筆者要求學生伸出手指來表示每一個人分得的數量。學生“有4個梨,平均分給2個學生,每人分得幾個?”……最后說“1個梨,平均分給2個學生,每人得幾個?我們該怎么分?”由此筆者導入新課。實際上這個導入就是創設了一個思考的情境,讓學生思考、實踐、表現,學生由此也獲得了一個成功的體驗。
3.把握好講與練的時間安排,做好聽與練的指導。一節課只有40分鐘,教師只有用好時間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例如收發作業安排合理,有條件就要多運用多媒體等。教師不但要用自己合理分配時間的做法影響學生,還要幫助和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學會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在課堂上做練習的時候,老師要來回巡視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同時看看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創建高效的課堂氣氛。
4.課后及時反思課堂教學的得失,認真做好記錄。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在課堂結束后教師都有反思。因此,作為教師,課后要認真反思,善于反思,要經常找機會與學生反饋,在課外要與同級、同科目的同事交流上課心得,要找機會和有經驗的優秀教師請教探討。要把自己的反思記錄下來,不求記錄成段成章,一句兩句都可以,教學中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時間長了就能成文成篇,就會成為一篇教學論文。長期下來,在不知不覺中教學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
總之,每一位教師要從自身的每節課做起,認認真真上課,在教學實踐中積累點點滴滴,課堂教學才會呈現出高效,才能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葛俊麗.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J].青少年日記,2014(3).
作者簡介:王曉慶,女,出生年月:1974年3月,專科,就職于甘肅省景泰縣第四小學,研究方向:數學教學及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