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萱 王欣羽
摘 要:以北京城市學院為例,從實際工作的角度出發,主要探討了民辦高校班主任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當具備什么條件、做好哪些工作、做好這些工作能夠達到什么效果。針對這三個方面,探討了班主任是如何通過多樣性的方式方法,開闊學生眼界,提高學生能力;根據不同學生特點,進行分類管理,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民辦高校;班主任;學生管理
一、提高管理者自身素養和能力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人們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獨生子女的問題越來越普遍,信息化時代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也得以迅速傳播。傳統的以獎懲為激勵機制,以正面灌輸、集中訓導為主要手段的教育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管理。由于本校的班主任,不同于其他高校的輔導員,班主任每天都要與學生密切接觸。因此,作為一名班級學生工作的重要管理者,面對日益多元化、復雜化的管理對象,就更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素養,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貼近學生思想,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學生工作。所謂自身素養,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闡釋:
1.思想素養
班主任,首先要在思想上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進步有堅定的信念,對黨的方針、路線、政策有較為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具備以上這些基礎,才能用正確的思想來引導學生。
2.道德素養
目前,我們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以致社會文明發展相對滯后、價值觀尤其是道德取向混亂的現實中,人們對物質的理解和追求不盡相同。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對許多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都還不十分成熟,他們對一些社會現象缺乏準確的判斷力,需要班主任隨時提醒和正確地引導。作為班主任,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主動抵御外來的誘惑;另一方面,要有奉獻精神,熱愛學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響學生。
3.文化素養
文化素養涵蓋面非常廣泛,它主要是指一個人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內在的基本品質。這一品質是通過長期的學習和積累而形成的,也是一個人內涵的側面反映。作為班主任,同時也是一名老師,只有通過自身不斷地學習與積累,才能在提升個人文化素養的同時,更好地并且正確地引導學生。
4.敏銳的觀察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班級日常管理中,班主任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觀察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及閃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具有良好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且找出恰當的解決方案。班主任老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如何主動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
二、根據不同學生特點,分類管理
1.深入了解并分析學生特點
隨著國民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獨生子女人數大幅度上升、信息化手段的逐步普及,單一化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有效地發揮其指導作用。當代大學生通過社會、學校、家庭、網絡媒體等渠道涉獵眾多知識,他們看問題的視角較為獨特,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自我意識較為明顯,這些都為新時期高校實施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時也提供了現實可能。作為班主任,要想做好學生工作,就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盡可能全面地掌握學生各方面的動態。首先要從專業入手,了解多數學生的共同點。不管學生專業的選擇是主動或是被動的,每個專業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共同的特點,如:傳播類專業,學生多數思維活躍,行為自由,不喜約束;理工類專業,學生邏輯性較強,性格開朗、大方、不拘小節;經濟類專業,學生性格沉穩,做事認真細致等。其次,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深入了解:(1)學生來源。我校的教學層次分為專科、本科和研究生。學生生源有參加全國高考入學的普通高中畢業生,也有參加N+X考試入學的中專、職高生;有來自農村的,也有來自城市的;有半數以上的學生來自北京。(2)家庭情況。在校生中有的來自健全家庭,家庭關系和諧,也有的來自單親家庭;有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也有來自貧困、不發達地區的。其中,半數以上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3)學生性格及心理狀況。學生來源以及家庭背景、地域文化的差異,對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嬌縱任性、目中無人、孤獨焦慮、性格孤僻、心理脆弱、缺乏安全感等較為極端的心理現象在每個班級或多或少都可以見到。
2.因材施教,分類管理
在充分了解學生個體情況和班級整體狀況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估,班主任才能更好地采取管理措施:(1)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估。班主任應在充分了解學生各方面背景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與學生的交流,進一步掌握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態、對未來的人生規劃等,加強對學生的了解。通過對學生平時出勤、課堂聽講情況、筆記、作業、成績以及在各項活動中的細微表現的觀察,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組織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等方面的能力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做出較為準確的評估。(2)對待特殊學生應實行柔性管理,制定目標,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普遍要求的前提下,針對個別學生,要講究方性方法,采取階段性管理,即“柔性管理”。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給學生一個適應、成長的過程。
這種柔性的、突顯人性化的管理,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傳統學生管理缺乏以人為本的理論與實踐,強調用完善嚴密的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灌輸教育、系統控制、全面監督,強調“服從性”“計劃性”“統一性”,強調定量評價。片面重視管理的“剛性”和“硬性”,忽視管理的“柔性”和“軟性”,缺乏管理的人性化,使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脫節。對于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兩類學生”——貧困生和心理障礙的學生,更應加強關注,給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包容,及時與家長溝通,達成共識,適時地引入專業人士的輔導與治療。endprint
專科學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由于自身或家庭的因素,他們習慣于自由發展,放縱自我。因此,學生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此刻,班主任不要一味地向學生講授大道理,因為他們已經厭倦了這種教育方式,這只會激化他們的逆反心理。如果轉變工作方式,從一個朋友的角度出發,給予他足夠的信任,在他遇到困難時及時有效地為他提供指導和幫助,讓他真實地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那份發自內心的“愛”,學生會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意見,認真思考自身存在的問題,逐漸改正自身的缺點。
二、通過各種活動鍛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從小事做起,全員參與,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位置
在班級管理中,鼓勵學生全員參與,如:建立干部輪崗制,給每位學生提供鍛煉自己的機會;定期召開班會,統一班級思想,交流感情;建立班級博客,及時發布班級動態,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在學校與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動員全體同學參與,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適合的工作,組成小組,明確分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策劃活動方案,到組織實施,再到活動后的總結,全部都由學生來承擔,讓學生在不斷的調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
位置。
2.在各種活動中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班級就像是一個團隊,班主任則是這個團隊的領導者和指揮者。要想增強凝聚力,團隊活動就十分重要。適當的團隊活動會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方方面面,增進彼此間的感情。給學生搭建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在活動中,每一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樣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增強自信心,同時也會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讓班級變得更加和諧與團結。
綜觀上述各項,做好一個班主任著實不容易。對學生個體而言,班主任不僅要在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還要經常關注學生個體的變化,親近學生,感受班級學生的狀態以及情感波動,適時地與學生談心,這樣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發現問題,進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及時周到地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感受到切實的關愛。
對班集體的管理而言,班主任不僅要處理日常繁雜的事務性工作,還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活動,在增強班級凝聚力的同時給予學生展示、提升自我的機會,這樣才能夠建設出一個和諧優秀的班集體。
總而言之,不管運用何種形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和悉心引導,有效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姚祖軍.淺析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作者簡介:賈玉萱,女,1965,研究生,北京城市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王欣羽,女,1993,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生,研究方向:金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