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龍彪
摘 要:本文從如何激發職業中學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及到企業去參觀學習,讓學生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為學好基礎會計做準備;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和評價方法,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來論述全文。
關鍵詞:激發興趣 樹立信心 改革教學模式 改變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b)-0168-02
基礎會計在財會專業課中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專業課的基礎和引導,基礎會計學好了,其他專業課學起來就較容易,基礎會計沒學好,學生就從心理上覺得財會專業較難,失去了學好其他專業課的信心;本身如果基礎會計沒學好,其他專業課學起來就比較困難。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那么如何讓職業中學財會專業的學生學好基礎會計呢?這是一個相當頭疼的問題。一是十四、五歲的學生對于什么是企業?企業的本質是什么?企業的運轉流程有哪些?相當陌生,學習時比較抽象,相關的概念不易理解;二是職業中學的學生本身雙差生較多,學習能力就要差一些,學習的信心缺失。怎樣讓這些學生有興趣學習、有信心學好是一個關鍵。通過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老師對14級財會3班的基礎會計教學進行了如下改革:一是激發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二是樹立學生學好基礎會計的信心;三是學習基礎會計前先進入企業去參觀實習3~5天;四是改革課堂教學及評價方法。現總結如以下幾點。
1 激發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的動力,學生對某一事物產生了興趣,就可以激發出極大的熱情。從而產生高昂的求知欲。古往今來,不少有成就的科學家、思想家和文學藝術家等,他們事業的開端,進取的幼芽,往往萌生于某一興趣愛好,如老師國著名科學家童第周教授,在生物學、動物學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這些成就的取得,則起源于青少年時代對青蛙的濃厚興趣,正是這種興趣,使他終生在這方面耕耘、進取、開拓。但興趣不是一個人天生就有的,它需要老師的激發和有目的的培養。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1592~1670)的名言。
所以樹立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就相當關鍵了。
(1)老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必須要讓學生充分信任老師、對老師有興趣、敬重老師才行。老師上第一堂課就相當關鍵,第一堂課是老師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一堂課,既要立威,更要讓學生把你當朋友,信任你,愿意與老師交流。首先老師要充分展現你的才華,如:專業技能、其他的一些技能都行,就是征服學生。其次就是放下架子把學生當做朋友、當做自己的兒女。你想學生信任你,你得先信任學生,你想學生把你當朋友,你得先把學生當朋友。學生把老師當朋友后,才愿意聽老師的話。
(2)然后讓學生崇拜和向往會計這個職業。老師在網上給他們搜了會計在社會中的地位,受到尊重的程度。財務人員工作的環境等級。然后搜了會計收入情況,低的1500元/月,高的上百萬年薪。再與以前畢業發展得比較好的學生QQ視屏,讓她們談談現在的工作情況,回憶在校學習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對會計工作的興趣。
(3)量力而行。
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會因智力與才能不同而有差別,在學習中,給予同樣的機會、同樣的說明,智力不同的學生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樣。結果,學生對其學習的興趣程度也不同。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興趣,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給予相應的作業,才能成功。
2 樹立學生學好基礎會計的信心
通過一系列的準備,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對會計工作的興趣,但很多學生心理就在咕嘟了:我們能行嗎?我成績這么差,又不愛學習,我能學好會計嗎?這個時候就要為學生樹立自信心了。讓他們有信心學好會計,“自信心(self-confidence)也叫自信,是個人信任自己,對自己所知的和所能的有信心,對自己所下的判斷和所做的事情不懷疑。自信心是意志的一個重要心理結構。在采取決定階段,自信心會影響目標的選擇和行動計劃的制訂。在執行決定階段,如果個人對現有的低成績不滿意并且對好成績充滿自信,其后繼的努力就更加為強烈,如果僅僅對低成績不滿意而缺乏自信就不會有后繼的努力。產生自信心,是指不斷的超越自己,產生一種來源于內心深處的最強大力量的過程。這種強大的力量一旦產生,你就會產生一種很明顯的毫無畏懼的感覺、一種“戰無不勝”的感覺。產生自信心后,無論你面前的困難多大、你面對的競爭多強,你總感到輕松平靜。當你擁有自信心之后,原本不能輕易解決的問題也能在不經意間迎刃而解,得到成功的滋味。自信源自實力。心理學定義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談起的一個概念,而在心理學中,與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老師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老師效能感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班杜拉認為,自老師效能感關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個體用其擁有的技能能夠做些什么。
我們在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后,要及時的給與學生自信心,上課時不要著急講理論,先讓每個學生都填寫收費發票,然后及時給與于贊揚,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知道原來學會計這么簡單。他能學得會,且學得好。
3 到企業去參觀實習
十四、五歲的學生對于什么是企業?企業的本質是什么?企業是怎樣運行的,運行的流程怎樣,非常抽象。如果就這樣給學生講課,學生覺得比較空洞,許多概念、知識不能深入理解,學起來相對困難一些。如果能讓學生到企業去實地參與企業每個環節的運行,有一個總的企業的運行接觸,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應該更容易一些。于是老師爭取了學生到馬安一個條件較好的電子廠去參觀學習三天的機會。老師把50多名學生分成了5個組,分供應部、物流部、倉儲部、生產部、銷售部、后期服務部及財務部6個部門參觀實習,實行組長負責制,對每個小組每天制定有具體詳細的學習計劃,實習項目表格。晚上要開會總結,寫出總結報告。學生在參觀實習過程中,興趣濃厚,勤學好問、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學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效果相當好。
4 改革課堂教學及評價方法
(1)改變傳統的以教師教為主為以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新教育教學觀念的學習,知道強制貫輸性的教育方式已經落后了。現代教育法要求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也提供了實施的可能性。老師校新購買了福期特公司開發的會計教學與實訓等一系列會計軟件。為老師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實施條件。老師把學生分為四人一個小組,實施組長負責制,組長輪流當。采用當代流行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上課時根據每個小組的不同情況分別給予任務,然后讓每個小組進入基礎會計教學系統,按照給定的任務去完成任務。開始時,給的任務比較簡單,如:理解和記憶五個科目、記憶和理解會計的含義。理解和記憶會計的特征等。二十分鐘時間,嚴格考核及獎懲。在整個課堂中,老師只起幫助和控制作用,學生起主導作用,讓學生主動學習,有困難時主動求老師幫助,當然也可以向其他小組求助。一個任務完成了才能進入下一個任務,就象過關玩游戲一樣,每完成一個任務都有獎勵和積分。這個軟件也配合老師們這樣的教學,采用了輕松風趣的學習方式。最后老師進行總結,根據各個小組的不同情況給予講評。
(2)改革評價方法。在進行評價時,不是按傳統的方式來評,而根據各個小組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標準。充分發揮因材施教的理念,評價按每個小組為單位,按A、B、C為等次,按過程為主,結果為輔的觀念給予評價。而不是按傳統的評價方法,成績好的反應快的老是得表揚,而成績差的得表揚機會少。學生有一點進步就要給予充分肯定,大加贊揚積極鼓勵。讓每個努力的小組都有成究感。從而充分調動了各個小組的學習的積極性。也充分開發的每個小組學習的自信心。
一學期下來,效果顯著,基本上讓每個同學都行動起來了,積極參預學習,且是主動學習,積極發問,與老師的關系也相當的融洽。整班的學習成績非常好,期末考試成績合格率達95%,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桂林.關于以“學生為主體”分組教學效果的探討[J].成才之路,2011(5).
[2] (美)丹尼斯·庫恩(Denniscoon),著.心理學導論[M].鄭鋼,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