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吉
摘 要: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學活動應將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獨立性作為重要內容,并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使學生有個性的學習,以此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滿足這一要求,在教學活動中非常有必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關鍵詞:數學學科;求知欲;創造性;引導
初中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入學生眼的都是一些阿拉伯數字和尖尖角角符號。數學學科不像人文學科那樣學起來讓人興味盎然,需要記的只是條條框框和演算再演算。枯燥的符號和生硬的公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學生都對數學望而生畏了。如何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求知欲,讓數學學科課堂生輝,這是每一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而且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用“數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所謂“數學情景”,我認為就是要營造讓學生能走入數學教學氣氛中的教學手段,就像一個好的故事或者一部電視劇,能讓觀眾與故事人物同喜悲。初中數學教學要改變學生昏昏欲睡的狀態,教師必須營造恰當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情景,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學內容變美、變活,使教學目的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之中,產生出數學教學的藝術效果。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的教學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不解方程說出方程x2-9x+8=0的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對于這個問題,學生不知如何入手。這時可先向學生說出答案,并對學生稱:給出任何一個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老師都可以馬上說出答案,(可讓學生給出幾個方程進行試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一種迫切想知道這類問題解決的“捷徑”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課堂上,創設漸進序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回答不暢時,給予誘導,期待的情感,起到激勵效應。回答正確,給予贊許的情感,使學生心理上得到滿足,激發他們更強的成功欲望,從而進步。
數學情景的設計,力求簡單,符合學生實際。只有簡單了,學生才會產生興趣參與,如果過于復雜,學生就會厭煩,起不到調動學生思維的作用。符合學生實際,這就要求我們數學老師在設計時,要將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他們的思維方式考慮進去,否則,學生將對你的設計摸不著北。好的數學情景設計,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其迅速走入老師的教學環節中。
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俗話說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數學教學中,如果只注重對教材的照本宣科,這絕對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初中數學教材,教師使用時,要創造性地使用,如此,學生將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例如初中數學教材中有一個問題:“已知圓的半徑為R,現要求在圓中作一個內接矩形,問如何作,可以使矩形的面積最大?”我是這樣設計問題情境:“有一個圓形桌面,現在要求將它改造成為一個矩形桌面,問如何改造才能使桌面最大呢?”(讓學生用圓形紙片嘗試操作);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有作三角形內切圓的問題,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情境:“九嶺學校有一塊三角形空地,學校計劃在此空地上建一塊面積最大的圓形花壇(剩余部分種植草坪),請你幫助學校畫出設計圖。”由于學生思考數學問題傾向于依賴直觀、具體的東西的支撐,因此,設計數學問題,使之“生活化”,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形成強烈而持久的心理動力,步入數學的殿堂。
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結構,重新設計教材結構,選擇適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建構”。例如教學“函數概念”時,我的做法是:讓學生閱讀教材,初步認識函數概念(自主學習);教師從生活中選取典型的函數事例,使學生對函數概念加深理解(接受學習);學生舉出生活中函數的具體事例,靈活運用概念(體驗學習)。如此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激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把他們的眼、手、腦、口都生動活潑地調動起來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三、以成就感激發求知欲
讓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成就感,以此達到激發學生求知欲與創新欲的目的,這種方法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為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實踐中,應理論聯系實際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感覺學有所用.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例如,在學習完有理數知識后,我給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暑假,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游玩,他們的汽車順著公路向南行使10 km后,又向東行使了10 km,怎樣用公式描述他們的位置變化呢?”這個問題對一部分學生來講非常容易回答,但是部分學生覺得比較吃力.此時我提示說:“同學們可以用剛剛學習過的有理數知識作答.”此時同學們恍然大悟,順利地解決了問題,內心十分高興,成就感油然而生,學生的求知欲與創新欲被順利地激發出來,學習數學的熱情非常高漲。
教學是一門藝術,對于枯燥的數學學科來說,更需要“藝術”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藝術的方式多種多樣,同樣的,激發學生數學求知欲的手段也多種多樣,只要是適合學生思維發展,能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我們都可以“拿來”用之!甚至,還可創新數學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使學生心靈得到啟迪,讓他們的思維爆發出璀璨的火花,如此,則數學教學之大幸!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主張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倡導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數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精心設置好一個個的問題鏈,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為了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真正喜歡上數學課,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尋找豐富的背景資料,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死學為活學,變難學為易學,變學會為會學。
參考文獻:
[1]黃元廷.《教育學》,2011年12月.
[2]裴光亞.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8年4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