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華
摘 要: 數學課堂是學生學好數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如何通過有效的、精心的數學提問設計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是值得每一位教師深思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對數學課堂提問性的有效設計,轉變教育觀念,注重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在愉快的、成功的、自信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關鍵詞: 高中數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 教學思考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設計,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通過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提問,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活動經驗。新課改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高中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教師必須以生為本設計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是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訓練所學技能的一種必要手段。一堂成功的數學課必須依賴高質量的課堂提問。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智力與創造能力。
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提倡師生互動,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熱情,這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更是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一個重要方式,但是,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認真、深入研究與探索的重要課題。結合多年高中數學經驗,我對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頗有體會。
一、緊扣目標,重點突出
初中數學的矯正性練習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標地設計練習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對學生不理解或未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有目標地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要求學生回答。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提問,能使學生有效掌握知識點,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設計課堂提問時必須有目標、有一定的針對性,切忌出現偏題跑題的現象。否則不僅達不到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與鞏固的目的,更浪費了學生的大量時間。因此,對于數學教師而言,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的難度較大,不僅要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要針對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分析學生掌握的情況,以便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鞏固學生的新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如講授“等差數列概念”時,可以給出一組數列:(1)1,2,3,4,5,6,7,…;(2)3,6,9,12,15,…(3)6,6,6,6,6,…,讓學生探討這些數列有什么共同點?具有什么性質?再如:在“平面的基本性質”中提問:“過兩條相交直線可以作幾個平面?”這一問題信息量小,學生回答毫無難度。如改為:“過兩條直線可以作幾個平面”這一問題,學生必須對兩條直線可能出現的位置關系“相交”、“平行”、“重合”、“異面”等不同情況作分析這樣的提問更有深度和廣度,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突出思維訓練,層層遞進
數學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形成是有一定規律性的,是一個由淺及深、逐漸積累的過程,知識點也是一環扣一環的。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設計的練習由簡單到復雜,具有一定的層次性。特別是對于一些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復雜程度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情況,將有難度的問題進行逐步分解,為學生設計出層層遞進、不斷深入的練習,在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的過程中,使每一道題都是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層層遞進的矯正性練習使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與興趣。如講授正弦、余弦的誘導公式時,為了實現師生互動,教師提出了一些問題:(1)借助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我們可以解決哪些問題?(2)誘導公式是什么?誘導公式能解決什么問題?(3)a與1800±a、3600±a之間的三角函數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研究它們之間的三角函數關系呢?這些關系是如何推導的呢?這一連串問題,好像給學生提供了慢慢提升的小臺階,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提問的頻率,使這些問題達到層層遞進的效果,幫助學生一點點解決教師設計的難點問題。
三、共同提高,關注個別差異
新課標明確指出,高中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新課程倡導的全員學習是對傳統的精英化教學的挑戰與突破,因此,在設計課堂提問時必須從學生的不同的認知差異、能力差異等方面出發,避免“一刀切”的提問模式,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設計出不同認識水平的課堂提問。使不同的學生通過回答不同的問題提高能力。教師設計的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要求學生經過思考與努力之后能夠完成,對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通過同學的幫助與教師的引導也能夠順利完成。對于掌握比較好的學生,可以根據他的認知水平再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與發展性的問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矯正性練習是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發展數學思維的一種重要手段,有目標的矯正性練習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鞏固新知識。教師在設計矯正性練習時必須注意對針對性、層次性、差異性的把握,讓數學課堂在矯正性練習的指引下“活”起來,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徐云軍,馮霞.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方法策略[J].科學咨詢,2010(32).
[2]朱勤榮.淺析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J].素質教育論壇,2009(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