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歷史是一門具有很強的思辨能力的學科,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的關鍵任務就是要積極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并且在思考的基礎上理解課本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是歷史教學的關鍵。在新時期,隨著課程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已經成為開展教學的自覺行為。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習興趣;教學理念
思辨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思考和辨析能力,在新時代下,具備思辨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才是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我國當今社會培養人才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但是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缺乏思辨能力,這就阻礙了具有思辨能力國家人才的培養。
因此,在當今教育體系中,加大力度培養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是培養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歷史課程在整個教育階段,對培養學生自身思辨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使學生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才可以活躍思維,積極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認識。比如可以開設課堂辯論這一環節,講授必修一第四單元第十五課“辛亥革命”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在課堂上就針對辛亥革命帶來的重大影響、辛亥革命的歷史地位等問題進行辯論,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才能提高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領悟歷史學習和生活的關系,真實地感受歷史所發生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體會歷史知識的真實性,在思考和辨析中分析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和戰爭發生的必然性、目的性,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二、巧設問題,強調思辨
隨著時代的發展,巧妙地問題可以使學生展開思維,發揮主體地位,這樣在歷史課堂上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開闊,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帶動了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在講必修一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鴉片戰爭”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鴉片戰爭的發生是否具有必然性,如果沒有林則徐虎門銷煙這一歷史事件,是否就可以避免鴉片戰爭的發生?要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出結論,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點,了解相關的歷史事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開拓學生的思辨思維,提升了學生自身的思辨能力。
三、聯系實際,啟發智慧
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教給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使得學生更加明智。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歷史經驗更好地為人們的生活服務。但是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學生陷入了學習的誤區,那就是歷史課程的學習和現實生活相背離,讓學生不能夠真正地掌握運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緊密聯系實際,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要把知識點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使得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的同時真正掌握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如在學習必修二第二單元第十二課“新潮流沖擊下的社會生活”這一課程時,可以在課堂中分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歷史發展中,明清時期的重農輕商政策大大制約了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是我國得到政治獨立使得商品經濟得到了有效發展,教育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生活中的發展狀況真正掌握歷史的發展脈絡,啟發學生的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樹立科學的學習理念
1.樹立發展變化理念
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只有在發展中才能真正了解歷史事件的相關知識,才能真正掌握歷史發展的動向。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不僅要把問題放到一定的歷史階段去學習,還要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比如在學習必修二第二單元第七課“新航路的開辟”這一課程時,不僅要了解開辟新航路時的具體歷史原因是什么,還要看到新航路的開辟對整個世界產生的影響,思辨地看待問題才可以真正掌握知識,提高歷史成績。
2.全面辯證地分析理念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的發展具有多向性,對社會的發展趨勢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分析歷史現象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全面看待整個歷史事件,既要看到歷史事件為社會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也要看到消極影響,全面地看待問題才能夠使學生抓住歷史發展的主流。比如在學習必修一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時,就要從現在歷史的發展角度看待問題。首先要看到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的確立,戰爭殘酷,民不聊生,但是國家統一,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總之,歷史課程是高中生涯中一門具有人文思想的學科,在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考和辨析能力逐漸成熟。對此,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就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結合相關教學方法進行。
參考文獻:
[1]解玉榮.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6).
[2]龐曉晴.以問題為中心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2).
[3]朱繼軍.批判性思維:歷史課程“過程與方法”目標的人格特征[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0(7).
作者簡介:許亞平,男,1980.12,本科,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第四中學,高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