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要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教學備課的有效性、教學設計的合理性,還有師生角色、教學環節、教學反思等都要與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及新課標相符。提出了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程實施的一些建議。分析了高中數學教學實施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程;問題;建議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要注意,教學備課的有效性、教學設計的合理性,還有師生角色、教學環節、教學反思等。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要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在新課程大面積深入發展的氛圍之中,我,一個在一線工作的老師,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一、高中數學教學實施存在的問題
1.教材的問題。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
(1)課本上內容編排不盡科學;知識的前后順序不連貫。
(2)有些知識的刪減造成后面的內容沒有基礎,學生對此內容根本沒有背景,到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感覺困難重重。
(3)與其他學科的進度不一致,其他學科用到這一部分數學知識時,數學中還沒有學到,造成數學與其他學科脫節、不協調等現象。
(4)高中數學教材內容與習題搭配不很科學。課本上課后練習習題的難度要做適當的控制,以保證雙基。同時注重基礎性、層次性和發展性。
(5)函數這一部分內容太難,不符合學生實際學習層次。
(6)有的學校辦學層次很低,計算機很少,數學教學根本做不到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初高中知識內容的銜接存在脫節現象。主要表現在:
(1)部分應用知識要求降低。如,因式分解的要求降低。初中課本只是講到了兩種方法,對其他的因式分解方法不作要求,但是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卻離不開因式分解的多種方法。
(2)初中和高中數學不能很好地連貫,知識脫接現象多有發生。
3.小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新課程學習以小組形式,學生一直以來已經習慣了教師講授,缺乏小組內的自主合作,學生一般不會去找規律,在小組交流中優等生表現的機會多,也樂于板演展示,因而有更多的機會受到老師的關注。可內向的學生就喪失了受關注的機會。
4.任務重,時間緊。大多數學生沒有很好地預習教材,一部分學生甚至根本不預習,學習習慣不好。有些老師只會做題,只是處理課本上的練習題,沒有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學習被動。有些課本上的練習題太難,不適合大多數學生,只是培養優等生的需要。
二、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實施存在的問題成因
1.高中生參差不齊,一部分高中生基礎不牢固。高一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一部分學生甚至根本不預習,大多數學生沒有很好的預習教材。相當一部分學生只重視做題,還不會探索、反思和總結,不重視數學原理的形成過程,不能很好地了解其中蘊藏的數學方法。
2.教師自身問題。教師沒有靈活地處理教材,造成學生接受知識方面的困難。
三、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
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內容是每一個高中生都要學習的,是進一步深造的基礎,高中生要努力學習。
1.依據課標要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教具。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把握教材的“度”,多次接觸,螺旋上升。
2.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面對新課程,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傾聽學生的回答并適度評價,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對傳統的學習方式適當改造。
3.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有些數學知識,學生限于原有知識背景,難以理解。我們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承認學生之間有較大的差異,尊重學生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培養不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4.高中數學教學評價方式要有新的轉變。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分數,也要根據學生原有水平,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整個過程,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情感態度變化。轉變教育觀念,大力推行素質教育。
5.課堂要有開放性,提高學生能力。引導學生使用計算機及軟件,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認識人機交互等功能,培養學生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數學。
總之,我們要在新課標下邊實踐邊改進,努力在探索中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李凌.康托與集合論的創立[J].考試周刊,2007(21).
作者簡介:仲生國,男,1974年2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新課標下的多學少教、先學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