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霞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開展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境;農村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331-01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以空前的高速度迅猛發展,面對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和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我們原有的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和被動、機械、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既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無法適應終身學習這一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轉變教育方式建立“自主學習模式”勢在必行。所謂“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信息技術和其他媒體進行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取代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純面授教學方式。教師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的作用主要是向學生提供多種學習資源平臺或提供問題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技能與方法。其優越性在于把學生從高度集中、單一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從而滿足了學生多樣化學習目標的愿望。由于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這對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自主學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那如何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來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課堂上教師必須轉變職能,由講授變引導
隨著校園信息環境的改變,教學的方式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在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改進教學方法,提高網絡教學質量。教師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指導學生懂得從哪里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得知識的工具和依據認識的需要處理信息的方法,使教育更具現代性。有專家說得好:我們要給學生獵槍,而不是給他們干糧。教育教學形式要求新時代的教師應該這樣做:為學生設立一個起點,或引導學生為自己設立一個起點,然后告訴他們到達終點時的要求,再提供或建議一些可以幫助他們完成任務的資源或方法。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改變傳統的將知識學會,慢慢地轉變為如何掌握學習方法,主動地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怎樣進行自主閱讀、自主學習,也就是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正確的引導學生去自學。學生的潛能是不可忽視的。只有學生自己找出了的答案,學生才能真正掌握。這也是高效課堂的內涵。如在我聽的一節公開課小學四年級語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學完了課文內容,教師就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有關戰爭的資料,并讓學生回答從這些資料你了解了什么想告訴大家什么?學生認真從網上查閱資料,同學們個個情緒高昂,人人發言積極踴躍,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就這樣,同學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既通過探究學習解決了課本上的問題,又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新的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新的問題。在此過程中,他們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也充分感受到了網絡的魅力和價值,這樣他們會對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網絡世界更加感興趣。
二、“課內——課外”相結合,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不是把知識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想辦法開辟新的學習空間,借助網絡技術,將文本資料和電子資料有機結合,將課內外知識相互滲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品嘗成功的樂趣,提高探究的能力。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的需要,獲取作息的途徑為:校內外資料平臺和資料庫;教師提供的相應網站;教師創設的虛擬的學習環境;學生自主暢游因特網搜集資料。學生搜集資料的地點既可以是課堂,也可以是課外。
課外探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預習課文時,搜集有關資料,對所學的知識產生初步印象或提出研究的問題;二是完善課內所學的知識,做好復習和進一步探究工作;三是圍繞某一專題,進行拓展性的學習,完成研究任務。課外學習探究的途徑更為廣泛,它是現代學習手段和傳統方法的有機結合,是網上瀏覽,實地參觀,社會實踐,與人切磋等多種方式的融合。
三、充分利用校園網站資源,發揮協作精神
要想讓實現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校園網站必先行。通過校園網絡資源庫的開發與建設,可以培養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借助網絡與他人交流與合作;打破以往學生知識來源僅限于課本和“課堂上教師的口授”導致學生知識面相對狹窄的被動局面;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校網站管理員及時上傳各科教師的課件、教案、作業、試卷、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到校園網站上,學生可以隨時訪問并進行學習。在校園網站開設BBS論壇,學生有問題可以和老師進行交流也可以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發揚了團結協作的精神。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在假期被充分利用,得到了學生、家長和老師的好評。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時間,學校計算機網絡教室在星期六也會對學生開放2小時。
四、建立電子圖書閱覽室
自由作家劉亞偉說過“好的書籍就像飛機場的跑道,能幫助我們的思想起飛。”人們也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可以陶冶情操,修養身心,可以敷彩,可以長智。所以我校就盡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閱讀的機會,本學期又建立了電子閱覽室,學生不光可以閱讀學校數字圖書館的圖書也可以從網上查找自己感興趣的電子圖書進行閱讀。由于我校大部分學生是寄宿學生,有部分學生由于家住的比較偏遠交通不方便,有時周末不回家。鑒于此學校電子閱覽室除了周一到周五的正常開放外,星期六和星期日也對學生開放。這樣既豐富了寄宿學生的周末生活,也對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玉珍.高學良《網絡環境下初中數學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研究通訊》2004.1)
[2] 陳 珊.陳妙姬《網絡環境下協作探索式學習模式的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03.12)
[3] 胡 俊《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及其教學模式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05.1.)
[4] 趙躍生《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模式探討》(《教育信息技術》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