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劍敏


【摘要】初中英語寫作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運用過程取向模式教學,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仁愛版七年級上英語教材為例,探討如何使用過程取向寫作模式,提高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有效提升英語學習水平。
【關鍵詞】過程取向 寫作模式 初中英語 教學運用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聽、說、讀、寫。實踐發現,寫作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弱點。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學形式單一。在寫作教學中,僅是要求簡單重復的寫作練習,導致學生寫作興趣不高。此外,對習作批閱重視不夠,審閱簡單,無法發現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二是教學內容偏向。受應試的壓力影響,不論教師還是學生,對英語的教與學主要集中在聽力和閱讀方面,往往對寫作重視不夠,存在應付了事的心態和現象。三是英語思維缺失。受母語影響,學生英語作文的語言組織過于中式化,語法問題多,教師糾錯任務重。這些都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英語寫作在教學中占很大的分量,過程取向教學模式注重的是寫作過程,要求學生注意寫作前的準備,打草稿以及修改。這三個環節是教師指導寫作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首先要獲取有關的寫作反饋信息,然后對學生的知識掌握進行系統的統計。過程取向寫作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取得的成就讓更多的教師重視過程取向寫作的教學模式。
一、寫作教學前準備
首先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問題進行統計。然后引導學生搜集有關寫作內容的資料和語言知識。如仁愛版教材七年級上冊關于“My Family”的寫作教學。教學前,首先要求各小組用學過的職業類單詞進行命名,引發學生對職業詞匯的探討,也可采用課外詞匯,這是對課本所學知識的延伸。命名之后,進行審題方面的指導。過程設計如下:T代表教師,A、B、C代表的是某個學生。
T:We can talk about the family from several aspects.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要求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A: How many family members?B: What about their jobs and workplaces?C: What do they like or dislike ? …在學生回答的同時,利用思維導圖明確主題,幫助學生打好草稿的基礎。
要求學生根據思維導圖上的內容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后,通過詞匯搶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動機,還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內容包括:單詞,連接詞(and, but, so),詞組(初一階段是簡單的方位短語),句型,以及開頭和結尾。針對常見的寫作錯誤進行歸類分析,組織學生欣賞范文,通過對范文的分析,使得學生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教師只是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語言和準備。
T: 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a proposal? S: Sorry,Idont know. T: It doesnt matter.Here I will show you an example.At first, read it loudly.Find out how many useful words and parts in the example.Then tell me what the main idea is.
學生朗讀和閱讀后,提問:S:There are two parts in the example.
學生回答完,教師進行評價、指正。然后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思考和擬出提綱。寫作前的教學準備,主要是提供寫作素材和形式。一旦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活,要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范文,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以及寫作模仿動力;教師在寫作教學前的問題設置有利于學生設置寫作結構的和明確主題。
二、指導學生初稿寫作準備
擬好提綱后,進入初寫階段。學生在寫作時遇到的問題主要是詞匯量不夠,語法錯誤等,其中以中英文表達差異的困擾尤為明顯,對此教師在學生寫稿前要做必要的指導。例如:我的爸爸在中學教書。 My father teaches in a high school.初一學生缺乏英文句法知識,習慣中文的表達順序,所以常常錯誤地寫成My father in a high school teaches.
通過對課本中單詞、句型、詞匯的背誦,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寫作。并鼓勵學生多閱讀,積累知識和詞匯,把握英語的固定思維方式。關于語法錯誤問題:大多數初中生的語法知識薄弱,在句型中關于時態的選擇以及句型設置都會出現錯誤。如,行為動詞的原形和單數第三人稱形式以及兩種物主代詞的使用混亂。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學生進行初稿寫作時對可能涉及到的語法知識進行講解。如:爺爺和我們住在一起。 My grandfather lives with us.
初稿前準備還要進行以下訓練:首先,為同學呈現一篇范文,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指出錯誤。
This letter is from Tom.He is Kangkangs pen pal.He live in england and speak english .He not speak chinese, but he know a lot about china.He want to visit Beijing.He can help kangkang with he.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看到自己常犯的錯誤,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教師重新呈現正確的文章,提醒學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This letter is from Tom.He is Kangkangs pen pal.He lives in England and speak English.He does not speak Chinese, but he knows a lot about China.He wants to visit Beijing.He can help Kangkang with his English.endprint
其次,學生擬提綱時,給予足夠的時間。如果學生在擬提綱時出現困難,教師可以提供幫助,提綱設置要開門見山,主題鮮明。
最后,學生完成初稿。
三、作文修改
1.學生自我修改。學生寫作后,首先要自己進行基礎修改。作文修改應注意增刪調改。增是指完善作文語句和內容,使內容更加豐富和生動;刪是指刪除文中重復和不必要的詞句,使得文章簡潔而精煉;調是調整作文內容的順序,注意句子的連貫性;改是針對文中語法問題、詞語搭配、句子時態進行修改。另外學生對完成的作文進行檢查時要注意中心內容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學生通過誦讀自己的作文能夠了解自己寫的內容,那么作文才能算基本合格。
2.小組修改。在學生自我糾錯之后,進行小組相互糾錯并評分,評分結果和教師評分對照,看看是否一致。評分標準如表一所示:
表一:作文評分及其標準
標準 總分 自評 互評
Form(格式分) 1
Contents(內容分) 3
Language(語言使用) 5
Handwriting(卷面分) 1
3.教師修改。教師對學生完成的初稿,要認真修改。修改后進行評價,使學生了解自己文章的不足之處。教師對學生的修改過程要主要三個方面:
首先,是量化標準[4]。先選取一名學生的作文,讓全體學生一起欣賞。通過學生對該作文的評分進行討論。對D同學”My Family” 作文的評分,如表二所示:
表二:D同學作文評分
標準 總分 評分
Form(格式分) 1 0.5
Contents(內容分) 3 2
Language(語言使用) 5 3
Handwriting(卷面分) 1 1
從評分的標準可以看出,語言使用和內容分在整個作文所占的比重最大。通過作文評價可以讓學生了解寫作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該作文出現的主要問題是內容不生動,語言使用中出現的問題較多。在討論別人作文時可以從中獲取經驗和教訓。
其次,學生和學生之間在教師指出問題后,討論如何改正問題。學生之間的合作和教師的指導的教學方式,比教師單獨改作文更有意義,而且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在評價和接受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共同提高的目標。
最后,在教師修改后,學生要重新整理作文,完成定稿。
在使用過程取向寫作模式進行寫作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掃除了以往對寫作恐懼的陰影,不再為作文字數而苦惱。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有效提升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另外,課后的延續也呈現異彩:各小組的作品配上插圖,做成作品秀,展示在教室櫥窗??粗约盒〗M的作品,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增添了不少寫作的動力。當然,班級里也還存在著個別只會只言片語的落伍者,他們詞匯量少,句子語病多,缺乏獨立思考以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對這類學生教師應更有耐心,幫助他們注意語言知識積累,讓他們明白寫作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重視情感滲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相信不遠的將來,他們也能成為這一教學模式的受益者。
實踐證明,這種“重在過程,功在結果”的學習模式極大地改變寫作課堂教學的沉悶,充分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感受到寫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英.關于初中學生英語寫作問題的調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9(05).
[2]滕家慶,張利琴.過程取向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以《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3 Main Task部分的教學為例[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0,05:20-25.
[3]尹遣.用過程取向教學模式指導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
[4]袁燕華.多元互動英語教師校本教育模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