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松
【摘 要】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穩步推進,目前,高效課堂已經成為所有中小學教師追求的目標。高效課堂目標定位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讓學生“愛學習”、“會學習”。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時代性,教師應致力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熱情,又能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實現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高效;情境;自主;評價;展示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繼續深入,目前,高效課堂已經成為所有中小學教師追求的目標。高效課堂目標定位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讓學生“愛學習”、“會學習”。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時代性,教師應致力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熱情,又能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實現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筆者十多年來處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一線,在實現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方面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課前先“熱身”,訓練基本功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碧岣咝畔⒓夹g課效率的基礎是讓學生熟悉鍵盤上每個鍵的位置及功能,較快的打字速度。因此,每節信息技術課筆者要求學生提前5分鐘到微機房,進行“5分鐘訓練”,這5分鐘里,一是安排學生進行打字練習,下載指法軟件,讓學生進行指法練習或指法游戲或打字比賽或打字表演,要求學生在練習時注重養成良好的打字素養,即做到“坐姿端正,指法正確”;二是進行盲打游戲,熟記鍵盤上各個功能鍵的位置及作用,先是同桌比賽,進而小組比賽,最后班級展演,一個月下來,學生就循序漸進地熟悉了鍵盤;三是進行EXCEL軟件中數據的處理、WORD軟件中頁面設置等基本功能的運用小競賽。這樣的課前“熱身”,既訓練了基本功,又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同時充滿競技性的課堂更能促進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
二、課始要“入境”,明確新任務
“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保ú剪敿{語)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在課始就為學生提供與新的學習任務相關的信息資源,創設一個恰當的教學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可能實現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例如,七年級的《用畫圖程序繪制圖形(一)》的課始,筆者利用畫圖程序繪制了由簡單圖形組成的動物、植物,它們在悠揚的音樂聲中翩翩起舞,一副鳥語花香的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漂亮動感的頁面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他們不禁發出“真漂亮啊!怎么做出來的?”的感嘆聲,這時教師抓住時機引入新課,讓學生看顯示器,觀察畫圖程序窗口的組成及各部分名稱與作用,再講演常見的幾種鼠標指針形狀名、畫直線、畫正方形、畫圓可以與Shift鍵配合使用以及如何設置畫布尺寸、選擇前景色與背景色等,再以窗口操作歌曲強化學生新教學內容的記憶。 最后讓學生組隊進行畫圖程序的綜合應用,要求“對象生動活潑、頁面結構合理、畫面色彩協調”,在班級進行評選再上傳到學校網站,讓其他學生、教師及家長都能看到。由此,單調的學習變成了充滿樂趣的過程,變成了積極動手的過程。在這樣的氛圍下,既能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又能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三、課中重“自主”,體現主動性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合作、展示能力,每個新內容的學習都設置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環節,其目的一是了解學生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三是在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上機操作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思維創新的能力。
例如七年級《使用Web方式收發郵件》一課,在教師講解并演示登錄到自己的郵箱后,教師布置自主探究任務:①自學閱讀郵件的方法,并閱讀自己收件箱中的新郵件;②在小組內演示閱讀郵件的操作方法;③在班級內講解“閱讀新郵件后,怎樣操作可以返回到登錄郵箱后的起始頁面”;④和同桌交流“閱讀郵件后,怎樣回復郵件”;⑤自學發送新郵件的方法,給你的好朋友(或親人)發一封節日祝賀信,并在全班進行演示操作。在自主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恰當運用評價語,給不同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和贊揚,以激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活動來增加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 面對完成學習任務快的同學,可以這么說:“你的上機操作能力很強,你能下去幫助那些還沒完成的同學嗎? ”等;面對那些學習很認真的同學,可以這么評價“今天***學的最認真,任何困難都怕“認真”二字!”“***同學今天完成的作業很有創意!”等;面對平時接受能力慢的同學,可以這么評價:“***雖然比別的同學慢一點兒,但是老師堅信‘慢工出細活這個道理!”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只要老師評價得當,在全面發展學生能力的同時,定會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課末需“展示”,滲透延伸性
在學生自主設計的作品完成后,教師還要組織小組內或全班的作品交流展示,互相學習他人作品好的經驗、學會欣賞他人作品的精彩之處,促使學生取長補短,以便共同進步,增強團體意識,促進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外有所探究和延伸。
例如,七年級第4單元《建立網站》,通過前4課時的學習,學生對網頁技術初步熟悉的情況下,教師先演示幾個自己制作的網頁,再布置任務:參考別人制作得較成功的網頁再次修改自己的網頁,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數人組隊。任務布置后,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修改任務中去,遇到問題他們花香討論、集思廣益、各取所需。課結束前,大家評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展示。這種狀態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有的小組利用周末的時間,在網頁的基礎上修改,直至變成了一個小網站。老師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必將從課內走向課外,“帶著學生走向知識”。
總之,教師從課前、課始、課中、課后入手,讓信息技術課不斷煥發活力,才能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才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參考文獻】
[1]《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
[2]盧久軍.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初探.《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5)
[3]王亞娟.如何打造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網友世界》2013年第1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