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智玲
【摘 要】培養中職生職業素質是時代的需要,本文淺析了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優勢,并探討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中職語文 教學 職業素質
中職語文教學肩負著培養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任務,語文教師應時刻不忘自己姓“職”,用職業教育的眼光看待語文教學,關注學生。加強語文與專業的結合,讓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讓專業知識豐富語文教學內容。語文學科蘊含著豐富的職業素質教育資源,應充分利用其進行職業素質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為其走上社會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職業素質是時代對中職生的需要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高素質勞動者。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圍繞“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這一目標實施教學。突出語文的“實用性”和“職業性”。為此,語文教學目標和任務,不但是解決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效結合,還應側重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突出職教特色。
1.職業素質是市場對人才的客觀要求
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不少用人單位對技能要求并不高,只要進行短期的技能培訓即可,但對職業素質要求卻很高。
2.職業素質是中職生實現就業和發展的需要
常有學生抱怨就業難、學無致用、人際關系緊張、工作沒有前途等,這正是目前中職生就業面臨的現狀,不能正確應對這種現狀,也是職業素質欠缺的普遍表現。
二、發揮語文優勢培養職業素質
中職語文學科的特點是綜合性和基礎性,學科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的特點和性質決定了它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學科內容十分廣泛,有語言文字、表達交流、邏輯思維、文學藝術、人文精神等。在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方面比其他學科具有先天性的優勢。其次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培養職業素養的基礎。
三、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素質
1.職業情感和職業意志素質的培養
職業雖還是一種謀生的手段,這種手段在運用的過程中,帶給人的感覺是艱辛的。一部分學生從小養尊處優,學習不努力,不知道工作的艱辛。畢業后甘做啃老族。因此,要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必須從培養職業情感入手。職業情感,是指人們對所從事的職業的好惡、羨慕等態度。培養健康的職業情感有許多途徑。筆者在教學中,常提到梁啟超的《敬業樂業》中的“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以此告訴學生對待職業,應抱著一種崇敬的情感,否則,正如曾國藩所說的,“坐這山,望那山,事事無成”。梁先生還說,既要敬業,也要樂業。有人說工作很累,很苦,但他認為“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這對有好逸惡勞思想的學生是一個極好的教育。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我們抱著“敬”和“樂”的心態去面對職業,還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好的呢?
然而,單有職業情感是不夠的,還應有職業意志。從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意志和毅力。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只能背卻并無多少實感的學生進行職業意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職業意志是“敬業”和“樂業”的前提,進而才做到“精業”,并成就一番事業。意志的培養,除實踐鍛煉以外,榜樣的示范作用也是十分強大。在教學中滲透歷屆畢業生成為優秀員工和成功創業的故事。講述他們的求職過程,成為優秀員工的經歷,以及創業的艱辛,對職業的執著追求和取得成功的喜悅。這都是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培養的極好教材。
2.涵養人文精神
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個性是良好素質的綜合體現。中職語文教學除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涵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努力使學生成為一個健康樂觀、積極向上、陽光可愛的學生。使學生成為“既屬于社會,又屬于自己的真正的人”。
3.重視實用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職業技能是指從事該職業所要掌握和運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狀況。如求職要寫自薦書,應聘要寫應聘書,有的工作崗位還要求上崗人員具有撰寫調研報告的能力,比如寫市場調查報告。因此,能寫好應用文幾乎成了每個人所應具備的基本職業的技能素質。中職教材的應用文寫作占了半壁江山,如何利用應用文進行職業技能素質培養,成了一個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在這方面,筆者在教學經濟合同寫作過程中,用具體的經濟生活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假設爸爸買來了一臺電腦,幾天后出現了質量問題,商場不給換,也不答應修理,如果要你替他寫份投訴書,你怎么寫?學生們就來了興趣,紛紛動手寫了起來。我要求他們寫完后再與本文對比分析,找出不足之處并加以修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比老師照本宣科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指導學生寫調研報告時,還可以將個體寫作與集體寫作結合起來。讓學生先查找資料,掌握充實的資料后,分組討論、交流,再寫作。寫作由一人執筆,其他人參與修改、整理,最后形成一篇代表小組意見的報告,并在班級里交流。合作寫作既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又培養了團隊精神,還能促進邏輯思維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可謂一舉多得,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教師充分利用語文教學優勢,發揮語文資源潛力,對學生開展職業素質教育,必將對學生成長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產生積極影響,使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