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娟
【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不斷推進,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各國文化已經成為各國在政治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言作為文化的傳播載體,更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等院校的英語教學模式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本文從當前中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了給予外國文化視角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優點和不足,并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外國文化 大學英語 教學模式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國際貿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如何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為此本文基于外國文化的視角看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分析,力求為中國高校的英語教學模式的優化和革新提供理論基礎。
一、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英語已經走進大學課堂,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為大學生提高自己的跨國交流提高了現實基礎,四級、六級英語測試更是激勵大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總的來說,我國的英語教學事業還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不足。
(一)大學英語教學忽視文化的作用
語言作為文化傳承的工具,與文化的緊密聯系不言而喻,不借助語言這個工具,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恐怕難以實現,沒有文化作為底蘊,語言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也大大被削弱。所以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文化的重要作用,發揮文化的積極作用。目前,在我國各地的高校教學中對文化重要性的認識仍有不足,在教學活動中不重視文化,一般的大學英語課程大多是純理論的授課,就是為了教授英語而教授英語,通過大量的講解語法、單詞、句型以達到傳授英語知識,使學生通過學業測試或專業測試的目的。在授課過程中講師很少會涉及英語國家的人文知識,使學生在聽一些與該國歷史典故或者是現狀有關的內容的時候一知半解,無法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大學英語教學缺乏跨文化的經驗
英語作為語言的一種,和其他語言一樣,其背后都承載著一種文化。并且是一種與漢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兩種文化的差異,并生動形象地向同學展示出來,讓同學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那么整個教學效果可能就會事半功倍。就中國的實際情況而言,目前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嚴重缺乏跨文化教學的經驗。目前從事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老師大部分沒有國外留學或者是國外生活的經歷和經驗,大部門具有國外留學或者海外生活經歷的教師大多在211及以上層次的學校。在一些的普通高校,在英語教學部門可能上至學科帶頭人下至普通講師都不具備國外留學和海外生活的經歷和經驗。沒有親身感受過當地的文化特色,在講課過程中就很難生動形象,讓學生感同身受,這體現在教學中就是缺乏跨文化的經驗。
(三)大學英語教學缺少跨文化的意識
我國對于跨文化教學的重視和理論引進可以追溯到20世紀的80年代,然而早在20世紀50年代歐美國家就已經開始對跨文化的交際學展開研究,到現在,歐美國家的跨文化交際學已經非常成熟。相比而言,我國的跨文化交際學可以說是起步晚、發展慢。近幾年來雖然我國的跨文化交際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仍然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缺乏跨文化教學的意識是造成跨文化理論無法在實際中取得良好成效的主要原因。目前,在高校中從事跨文化教學的人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而一些從事跨文化教學的人員大多是綜合院系的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缺乏跨文化教學是實情,而其原因是跨文化教學的理論與實際教學的斷層。
(四)大學英語缺乏跨文化訓練
在中國有一句俗話叫作“熟能生巧”,在英語教學中也不例外。必要的訓練是掌握一門技能的基礎。大學英語教學成果不僅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關,還與教師教學能力有關,教師學習掌握的教學技巧越多,對于專業知識的積累越深厚,教學效果也就越好。就相關調查顯示教師學習掌握的教學技巧和技能訓練的數量與教學效果成正比。因此,加強對教師教學技巧和技能訓練的強度對提高教學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我國大部門戰斗在英語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很少有人接受過完整的跨文化教學體系的培訓,只是有少部分的教師接觸了部分的跨文化教學的理論,但是仍無法把其熟練地運用到英語教學中來。由此可見,接觸和接受跨文化教學體系的培訓并不意味著就能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
二、提高學生對外國文化認識的建議
(一)促進學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
在傳統的課堂中,英語的教學主要是以語法、句型和詞匯為主,卻忽視了學生在接觸到新的語言的迷茫和抵觸的心理。因此,要想實現良好的英語教學效果,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樂趣,教師應該讓學生以多種方式接觸到外國文化,使其在對文化產生興趣的基礎上展開英語教學,一定會事半功倍。
1.發揮影視劇的文化輻射作用
國際交換生是使學生走出國門,接觸并了解外國文化的一種有效手段,但是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走出國門的機會,大部分的學生接觸外國文化還是依靠網絡、電視等?!坝耙晞∽鳛槲鞣轿幕募蟹从?,不僅濃縮了各國文化的精華,而且它集情節、圖像、聲音等要素為一體,具有直觀性、故事性、趣味性的特點,飽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因此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針對教學主題,挑選一些既與教學內容相符又能充分展示外國文化的影片讓學生觀看。例如在講到“夢想”這一主題的時候,可以請同學觀看時下流行的美劇《破產姐妹》,通過該影片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美國文化中對夢想的追尋和對生活的熱愛。還可以通過該影片對美國的一些基本情況做出了解:飲食文化、服飾文化、交通文化等等,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外國文化的了解,減少在課堂中因文化差異而導致的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
通過觀賞影視劇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會做題、會寫單詞、會用語法但是不會說一直是中國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令人頭痛的問題。通過觀看外國影片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在不同的語境中同一詞匯的不同含義,還可以加強學生的語感。endprint
2.開設相關文化課程,使學生感受到文化差異
在大學期間,在開設英語課程的早期,學??梢詫iT開設幾節關于中西文化差異的課程,專題涉獵的范圍可以很廣泛,可以對英語國家的人文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簡單介紹,為以后的英語教學奠定文化基礎。一個民族的語言會受到該民族的價值觀念、歷史經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學習這些文化因素對于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化課程可以彌補學生對英語國家認識不足的短板,在開設專題英語國家文化講座的基礎上,老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資料收集、討論、分析,得出自己關于中外文化差異的看法,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外文化差異的存在,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理解并尊重外國文化。
(二)營造具有西方文化氛圍的課堂環境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課堂里,老師大多用中文來進行知識講解,用中式思維來講解西式思維。在講解內容上也是具有中國特色,這使得中國的英語教學很難走向成熟。不能與西方文化融會貫通的英語教學也不可能獲得成功。
1.將文化融入外語課程
將文化融入外語課程是對老師在選材的過程中要選擇具有典型的英語國家文化特征的文章進行重點講解,同時還要求老師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深度和廣度的拓展,讓學生在學習更多的文化內容的時候,學會拓展和思考。例如在21世紀大學英語2中“The tale of a cultural translator”,老師可以重點分析中外文化中溝通交流的差異性,并且引導學生對這一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思考自己平時的交流方式,然后再通過文章看看英語國家的交流方式,并分析哪些外國文化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濃厚的西方文化,并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習慣和兼職觀念。并學會用西方的思維方式來學習運用英語知識,真正實現活學活用。
2.設計情景對話
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通過情景對話勇敢發言,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進入到一個特殊的語言環境,能夠提高他自己對于英語的運用能力和反應能力,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話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情景對話的要求,請學生課下準備。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完成在不同文化氛圍內的轉變,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詞匯運用的準確性。比如詞匯“fend for oneself”與“look after oneself”,既有聯系又有區分,老師可以在布置情境設計的時候要求學生運用這兩個詞匯,增加學生對于詞匯意思的理解。
通過情境設計對話可以加強學生的肢體表達能力和語氣,在英語中語氣對于表達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情景對話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大膽地使用合理的語氣,將情感表達出來,將抽象的句子賦予它生命力。使學生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從而有助于學生在日常的實際交流中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開展課外的文化體驗和實踐教學活動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溝通的能力,但是僅僅課堂教學恐怕是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該組織多種活動給學生提供用英語溝通交流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一個相對具有西方文化氛圍的環境下得到成長。
1.文化體驗
不言而喻,文化體驗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去英語國家留學,但是由于經濟、學術、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留學并不具備普遍性的特點,只適用于一小部分的學生。加強學生的文化體驗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加強學生體驗外國文化的目的。比如,一些高校聘請了外教,學??梢院瓦@些外教溝通,請這些外教開辦英語聯歡會、英語講座等,使學生通過和老師面對面的交流感受到外國的文化。另外在一些高校還有英語國家的留學生,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使中國學生通過留學生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留學生通過中國學生提高自己的漢語水平。同時學生還可以自發組織英語角、英語活動社團,通過英語愛好者的相互學習,實現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目的。而這樣的文化體驗活動具有活動時間多、活動形式多樣、涉及內容豐富的特點。
2.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設定一個特定的主題,然后將班內同學自由結組,全部參與。這樣的英語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運用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認識,在主題的選擇上既可以選擇當前的熱門話題,也可以選擇具有中外特色的話題,從而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目的,例如,在中國和外國都有關于愛情的悲劇,老師可以請同學分組表演《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話劇,使同學在表演中既能看到中外文化的相同點又能看到中外文化的不同點,同時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三、結束語
要想深入地掌握一門外語,首先要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一門語言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多個國家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特色,因此在大學英語的教授過程中應該基于外國文化的特色,增加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體驗,使學生在理解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增加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趙紅艷.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分析[J].海外英語,2014(05).
[2]孫倩文.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分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04).
[3]董莉.中西隱喻的文化含義之比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5).
[4]宋杰,張如柏.隱喻的文化意蘊及其對英語教學的意義[J].山東外語教學, 2006(4).
[5]羅益群.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