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重點,也是學生感到頭疼的一個問題。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為當前中學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向生活索取寫作素材;教師要指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從課外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教師要帶領學生勤寫多練,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寫作;觀察積累;勤寫多練
語文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作文是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而作為學生的第一讀者,在每次批閱學生作文時卻深感學生作文的空洞、蒼白。給人的感覺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無病呻吟,生編硬造。學生作文時也是苦不堪言,每逢作文便茶飯不思,日夜難寐,費盡心機,搜腸刮肚,絞盡腦汁還是無話可寫。寫作大全、優秀作文選是他們的創作源泉,一旦作文時便熟練地抄襲、拼湊、剪輯、組合,進入了一種機械的制造程序,制造著一篇篇沒有靈魂的“灰色作文”。千百個不同的腦袋里有的是一樣的思路,一樣的模式,一樣的體系,而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使作文墮落成一堆沒有生命力的文字拼湊。 面對一篇篇“灰色作文”,就如面對一張張灰色的面孔,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單純地去指責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表達水平,而更應該思考一下如何才能使學生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那么,如何使學生寫出有血有肉,有個性、有生機、有靈魂的作文呢? 一、要引導學生走向生活,留心觀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向生活索取寫作素材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過:“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鄙钪刑幪幱虚W光的東西,到處有值得我們寫作的素材。關鍵是能否發現它們、捕捉它們。生活是一個大課堂、大舞臺,它豐富多彩,是學生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們應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并把學生培養成一個關注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人,指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堅持寫作,眼看、耳聞、腦思,去粗取精,把有意義的東西記下來,鼓勵他們多實踐、多體驗人生世態和大自然風光,有意識地抓住大千世界與自我內心世界的融會貫通帶,發現生活的豐富內涵,感受平凡生命的價值。 二、要指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籍,學會從課外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 “凡作文,須要胸中有萬卷書為之根底?!蔽覀兊膶W生作于課堂,囿于課本,與社會相接觸的機會少一些,但這還可以用閱讀去補充。閱讀不能僅憑個人愛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選擇能豐富學生文化素養、提高學生對社會與生活的認識水平的書籍來讀,也就是進行有質量的閱讀。我們在引導學生讀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感受,去聯想,去認知,吸收文章的營養,感悟自己情感與作品中的共鳴點,并且堅持做好摘抄、記誦、積累,使之成為自己思想中的一部分。 三、要帶領學生勤寫多練,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寫作水平 學生初學寫作離不開模仿,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有目的地指導仿寫例句,挑選名篇名段進行模仿,不但要模仿遣詞造句、描寫修辭,而且要模仿寫作手法、謀篇立意。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而然會得到提高。 1.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強化口頭作文訓練,以說促寫。如,成語故事: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每天各組內有一名學生收集一個成語故事。每天給兩個組內的兩名學生上臺講故事的機會,總結成語意義。格言背誦:我要求學生按類別收集名言警句,摘錄并背誦,一周開展一次格言背誦賽。名人小故事:要求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注意收集名人故事,課堂上講給同學們聽,潛移默化中將偉人的優良品格澆鑄在學生心中。名著賞析:指定一本名著,全班共同閱讀。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從遣詞造句、描寫修辭、寫作手法、謀篇立意等角度中選擇一個角度進行賞析,課上與同學交流。 2.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日記主要用來記錄生活,抒發感受,是人生的史冊;它也是心靈的寫照,常寫日記,能促使學生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習慣于用多種感官去觀察事物,做到專心致志開動腦筋,學生能選擇有意義的感受深刻的記下來,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寫作素材也就豐富,寫作技巧也就會逐漸提高。到那時,無論寫人或記事的記敘文,都會有血有肉、生動具體。只要持之以恒,日記就會為寫作訓練插上奮飛的翅膀。 總之,“厚積”則言之有物,“百煉”則落筆生花。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寫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在名人名篇中吸收營養,豐富寫作素材;在筆耕不輟中,用好寫作素材,以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葉黎明.中學作文教學的反思和前瞻[D].華東師范大學,2000. 作者簡介:錢曉蓉,女,1978年3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江蘇省無錫市江南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