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有一則醒目的格言:“我聽了,我忘記了;我看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這一格言道出了人們獲取知識的真諦。馬克思也曾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討論一下綜合實踐的特點。
關鍵詞:探索;實踐;知識
從暑假考取市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到今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我讀了十幾遍,有些章節甚至可以背誦。關于它的解讀也看了很多很多,可是如果讓我對綜合實踐做個精確的概述,我卻覺得很難很難。既然沒有高深的理論功底,那我就結合自己的一次講課經歷,談一談對綜合實踐課程淺顯的理解。
一、初識綜合實踐
2009年4月,我報名參加了區里組織的綜合實踐優質課評選活動。要想到區里講課,首先得在校級評選中出類拔萃。我暗下決心,既然決定了要干,就不要怕吃苦。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第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探究。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后,我初步確定了課題《鄉土名人研究——走近孫武①》。
二、走進綜合實踐
解惑期:我原本是一位語文教師,但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理念卻了解甚少。在備課初期,有兩大難題一直困擾著我。
難題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關理念有哪些?
1.綜合實踐活動課到底是怎樣的課?
2.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扮演怎樣的角色?
3.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如何評價的?
為了讓我這位“初級生”能較快地進入角色,上一屆綜合實踐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張淑艷和隋海霞老師傾囊相授多年綜合實踐活動的經驗,并將我之前的疑惑一一解答。
首先,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是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
其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的角色應當定義為“導師”,既不是參與者,又不是傳授者。
再次,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是多元的,指導綱要中提出:“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不管學生有無成功活動,只要學生參與了,實踐了,感悟了,便是成功。”
難題二:如何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呢?
孫武作為兵家鼻祖,其思想讓我們這些教師都難以深入理解,依學生的水平能研究什么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我決定參觀孫武祠,初略了解孫武的生平簡介,誰曾想第一次探訪,一番忙碌換來了八分黑色的茫然加兩分怨氣。茫然是我仍無法將這些信息巧妙地運用于我的課堂之中。兩分怨氣是家人嫌我瞎忙。沒辦法我只好又一次參觀了孫武祠。這一次的孫武祠之行,讓我受益匪淺。
教學設計是關鍵,怎樣能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像我一樣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呢?因而,在設計教案這個環節,持續時間最久。現將其中有代表性的設計做一對比分析。
前一個版本,給學生創造的實踐機會太少,后來的版本盡量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
最后定稿:
上課中的我比想象中緊張,我居然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出現了四秒鐘的“短路”。我暗示自己要沉穩,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活動,搜集整理了很多資料。當我說道:“請你當一回軍事家,分析這些戰爭分別運用了那種兵法?”“煮酒論英雄”“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空城計”“臥薪嘗膽”……學生精彩的回答讓我吃驚。
在綜合實踐的道路上我慢慢成長起來。一路走來,有汗水也有淚水,卻沒有捷徑,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努力,力爭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師。
作者簡介:王小青,女,1979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第一中學,研究方向:小學綜合實踐。
摘 要:在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有一則醒目的格言:“我聽了,我忘記了;我看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這一格言道出了人們獲取知識的真諦。馬克思也曾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討論一下綜合實踐的特點。
關鍵詞:探索;實踐;知識
從暑假考取市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到今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我讀了十幾遍,有些章節甚至可以背誦。關于它的解讀也看了很多很多,可是如果讓我對綜合實踐做個精確的概述,我卻覺得很難很難。既然沒有高深的理論功底,那我就結合自己的一次講課經歷,談一談對綜合實踐課程淺顯的理解。
一、初識綜合實踐
2009年4月,我報名參加了區里組織的綜合實踐優質課評選活動。要想到區里講課,首先得在校級評選中出類拔萃。我暗下決心,既然決定了要干,就不要怕吃苦。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第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探究。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后,我初步確定了課題《鄉土名人研究——走近孫武①》。
二、走進綜合實踐
解惑期:我原本是一位語文教師,但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理念卻了解甚少。在備課初期,有兩大難題一直困擾著我。
難題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關理念有哪些?
1.綜合實踐活動課到底是怎樣的課?
2.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扮演怎樣的角色?
3.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如何評價的?
為了讓我這位“初級生”能較快地進入角色,上一屆綜合實踐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張淑艷和隋海霞老師傾囊相授多年綜合實踐活動的經驗,并將我之前的疑惑一一解答。
首先,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是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
其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的角色應當定義為“導師”,既不是參與者,又不是傳授者。
再次,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是多元的,指導綱要中提出:“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不管學生有無成功活動,只要學生參與了,實踐了,感悟了,便是成功。”
難題二:如何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呢?
孫武作為兵家鼻祖,其思想讓我們這些教師都難以深入理解,依學生的水平能研究什么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我決定參觀孫武祠,初略了解孫武的生平簡介,誰曾想第一次探訪,一番忙碌換來了八分黑色的茫然加兩分怨氣。茫然是我仍無法將這些信息巧妙地運用于我的課堂之中。兩分怨氣是家人嫌我瞎忙。沒辦法我只好又一次參觀了孫武祠。這一次的孫武祠之行,讓我受益匪淺。
教學設計是關鍵,怎樣能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像我一樣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呢?因而,在設計教案這個環節,持續時間最久。現將其中有代表性的設計做一對比分析。
前一個版本,給學生創造的實踐機會太少,后來的版本盡量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
最后定稿:
上課中的我比想象中緊張,我居然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出現了四秒鐘的“短路”。我暗示自己要沉穩,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活動,搜集整理了很多資料。當我說道:“請你當一回軍事家,分析這些戰爭分別運用了那種兵法?”“煮酒論英雄”“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空城計”“臥薪嘗膽”……學生精彩的回答讓我吃驚。
在綜合實踐的道路上我慢慢成長起來。一路走來,有汗水也有淚水,卻沒有捷徑,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努力,力爭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師。
作者簡介:王小青,女,1979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第一中學,研究方向:小學綜合實踐。
摘 要:在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有一則醒目的格言:“我聽了,我忘記了;我看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這一格言道出了人們獲取知識的真諦。馬克思也曾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討論一下綜合實踐的特點。
關鍵詞:探索;實踐;知識
從暑假考取市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到今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我讀了十幾遍,有些章節甚至可以背誦。關于它的解讀也看了很多很多,可是如果讓我對綜合實踐做個精確的概述,我卻覺得很難很難。既然沒有高深的理論功底,那我就結合自己的一次講課經歷,談一談對綜合實踐課程淺顯的理解。
一、初識綜合實踐
2009年4月,我報名參加了區里組織的綜合實踐優質課評選活動。要想到區里講課,首先得在校級評選中出類拔萃。我暗下決心,既然決定了要干,就不要怕吃苦。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第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探究。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后,我初步確定了課題《鄉土名人研究——走近孫武①》。
二、走進綜合實踐
解惑期:我原本是一位語文教師,但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理念卻了解甚少。在備課初期,有兩大難題一直困擾著我。
難題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關理念有哪些?
1.綜合實踐活動課到底是怎樣的課?
2.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扮演怎樣的角色?
3.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如何評價的?
為了讓我這位“初級生”能較快地進入角色,上一屆綜合實踐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張淑艷和隋海霞老師傾囊相授多年綜合實踐活動的經驗,并將我之前的疑惑一一解答。
首先,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是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
其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的角色應當定義為“導師”,既不是參與者,又不是傳授者。
再次,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是多元的,指導綱要中提出:“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不管學生有無成功活動,只要學生參與了,實踐了,感悟了,便是成功。”
難題二:如何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呢?
孫武作為兵家鼻祖,其思想讓我們這些教師都難以深入理解,依學生的水平能研究什么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我決定參觀孫武祠,初略了解孫武的生平簡介,誰曾想第一次探訪,一番忙碌換來了八分黑色的茫然加兩分怨氣。茫然是我仍無法將這些信息巧妙地運用于我的課堂之中。兩分怨氣是家人嫌我瞎忙。沒辦法我只好又一次參觀了孫武祠。這一次的孫武祠之行,讓我受益匪淺。
教學設計是關鍵,怎樣能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像我一樣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呢?因而,在設計教案這個環節,持續時間最久。現將其中有代表性的設計做一對比分析。
前一個版本,給學生創造的實踐機會太少,后來的版本盡量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
最后定稿:
上課中的我比想象中緊張,我居然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出現了四秒鐘的“短路”。我暗示自己要沉穩,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活動,搜集整理了很多資料。當我說道:“請你當一回軍事家,分析這些戰爭分別運用了那種兵法?”“煮酒論英雄”“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空城計”“臥薪嘗膽”……學生精彩的回答讓我吃驚。
在綜合實踐的道路上我慢慢成長起來。一路走來,有汗水也有淚水,卻沒有捷徑,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努力,力爭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骨干教師。
作者簡介:王小青,女,1979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第一中學,研究方向:小學綜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