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要想實施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深化備課改革。從兩個方面談一談備課在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備課;有效教學;勇于創新
一、實施有效教學,備課改革勢在必行
反思我們過去的備課,不難發現形式主義、模式化的傾向普遍存在,教師為了完成備課任務,應付各級檢查,不得已而為之。機械地照抄參考書及成品教案,上完課再補寫教案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了。教師做了大量的無效勞動,嚴重存在備課、上課“兩張皮”的現象。這一不良現象制約了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限制了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這樣的備課狀況如果延續下去,連新課改的要求都難以適應,更何談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把寫教案稱為顯性備課,把鉆研教材、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備學生、思考教法稱為隱性備課。于老師認為,隱性備課最重要,他把隱性備課稱為“備課于心”。因此,我們對教師的備課現狀進行了剖析,認為目前教師的備課存在如下幾個誤區,需要認真反思。
1.重形式輕實效。鉆研教材與書寫教案所耗費的精力比例失調。
2.重教法輕學法。教學過程呈對話式,設計的問題過于密集,極大地縮小了學生思維的空間。
3.照本宣科,結構僵化。教案格式千篇一律,毫無創新,缺乏個性。
4.重課前備課輕課后反思。針對長期備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我校實際,本著“減負、增效、創新”的原則,從10年開始,我們進行了大膽嘗試,率先提出“備課的資源化加個性化”的這一策略,實行備課改革。
確定了如下備課改革的目標:
1.力求構建一種適應時代要求、適應新課改的高效優化的教學管理模式,為教師搭建自己當主角的研究平臺,使教師在這個平臺上充分地展示自我、發展自我。
2.全面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開拓教師視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此方案面向全體教師,有效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教師學會學習、學會教學、學會反思、學會教育科研,從而使教師能快速地由傳統意義的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
3.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達到科研興校的目的。力求減少教師的無效勞動,減輕教師負擔,注重科學教育方法的研究與探討,從而使教師能精投入,高產出,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真正達到科研興校的目的。
二、勇于創新,積極構建高效優化的備課模式
為了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促進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真正實現資源共享,重視個性備課,抓好集中備課,有效利用集中備課的成果,全面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同時,我們更注重了細節管理和過程監控,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1.充分發揮學科中心教研組成員的引領作用,全面優化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
集體備課中,我們確定教研組成員為備課組長,備課時依據“課標”,帶領組內教師通讀教材,然后進行討論、交流,最后確定預案。這樣有重點地研究以點帶面,最后要把集體備課后的設計理念用到課堂上去,明確思路,做到備、教不脫節。從而做到了骨干教師的合理布局,使他們在各自的位置上真正起到骨干引領作用。也使年輕教師在集體備課中加快了成長,而且通過團隊內部同伴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不僅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同樣也使骨干教師得到了發展。
2.建立“集體備課、資源共享、突出個性、反思提高”的備課模式,使課堂教學個性紛呈百花齊放,煥發出生命活力。我們采取了集中評議,反饋修改的工作流程。
集體議課:個人完成自備后,再進行集體評議。主講人對分工負責的單元教學進行分析研究,再集體討論,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在大家研討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制定詳細的思路和框架。經過“爭鳴”,形成比較一致的意見和教案實施方略。
反思修改:整理方案不是成品教案,不宜直接進課堂,因為它畢竟是針對一般學生而言的,每一位教師都應從自己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在集體預案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和修改,融入自己的教學特色,如,對教學環節的再設計,教學情境的再創設,教學效果的再評析等,重構教學方案。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開發”,使自己的教學既充滿集體智慧,又體現個人風格,最終形成最優秀的個性化教學設計。
開放式備課為教師教學拓寬了廣闊的空間,使教師的教學更具有靈活性,打破了條條框框的束縛,使教師的教學更帶有個性化的色彩,激發了教學的生命力。使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教研中,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并使教師有了自己的教學特色。我們在集體備課改革方面做的一些探索,還很不成熟,我們有決心把備課改革向縱深方向掘進,愿與課改同行!
參考文獻:
吳錫龍.集體備課教學展示[N].中國教育報,2003.
作者簡介:劉金霞,女,1973年4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吉林省四平市伊通縣第二十三中學,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