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班通”①能向學生快速提供豐富多彩的集圖、文、聲于一體的教學信息,又能為學生提供生動、友好、多樣化的交互方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作為一名現代小學語文教師,將有效運用班班通,讓祖國的花朵——可愛的學生開心習作。
關鍵詞:作文;班班通;興趣;素材;評講
一、利用班班通,提高習作興趣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習作三《我的發現》,要求學生觀察生活,把在生活中的發現寫下來。之前的雙休日我就布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大自然,因為觀察是習作的源泉和基礎。課堂上,我先問他們有沒有到大自然中去,有部分學生小聲地回答:“去了。”再問都發現了什么,他們有的說看見桃花開了,有的說柳枝的葉子長大了,還有的說這個花那個花都開了。我笑著點點頭。接著,播放課件,這里有鮮花盛開的草坪,碧波蕩漾的湖水,剛剛出土的嫩芽,最讓學生高興的是可愛的動物的一組圖片:一群金魚在水中嬉戲,蝸牛在樹葉子上慢慢爬行,白白胖胖的蠶寶寶津津有味地吃桑葉……學生個個像看動畫片似的邊看邊笑,還不時嘖嘖稱贊“我這個星期天叫我媽媽陪我去奶奶家看蠶寶寶,蠶寶寶好好玩呀”“我回家就上菜園看看菜園有沒有芽兒”……
學生被我精心準備的一組課件吸引了,主動說這個休息日一定要多多地觀察,發現許多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接著我再利用暢言系統同學生一起學習范文。我布置的習作任務在休息日圓滿完成,習作內容豐富多彩,在交流習作時,個個興高采烈,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比起沒話可寫,硬著頭皮套范文來說學生的興趣就大不一樣了。
二、運用班班通,為習作提供素材
我在教學習作五(蘇教版三下)時,就充分利用多媒體來上習作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是要求寫一篇介紹端午節的短文,教科書提供給學生8條有關端午節的資料,還配了龍舟和粽子的插圖。但書中篇幅有限,不可能把有關端午的資料詳細介紹,學生從書中只獲得比較零碎的資料。我利用投影儀,把幾個學生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向全體學生進行展示,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材料的內容和搜集途徑、方法介紹清楚。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接著我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通過班班通詳細地讓學生來了解,還專門搜集了賽龍舟的視頻資料,包粽子的過程也讓學生看了一遍,學生看得津津有味,對我國的傳統節日和風俗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再讓他們習作,他們就不會抓耳撓腮無話可寫了。同時也學習到多種搜集資料的方法。
本學期第一單元語文測試,有個片段練習:寫一段總分結構的話。有一半學生寫得不符合要求,其實本單元課文好幾處出現了這樣的例子,課文后面也有類似的練習,但學生恐怕剛剛接觸,還沒有消化吸收這方面的寫作知識。我們三個三年級的語文教師都有同感,必須再利用班班通為學生好好上一節這個片段練習課。習作課上,出現了許多組色彩鮮艷的圖片,有豐收的果園,金色的田野,美麗的山川,漂亮的花園……讓學生欣賞,然后讓學生用一個詞來說說看到的某一幅景象。再用一句話說說對某一幅畫面的感受,學生有了直觀感受,在愉快的音樂聲中,說詞說句子,再到說寫一段某一幅圖的話,由說到寫,輕松完成。
三、巧用班班通,優化習作評講
當教師的都知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結果及時了解,對學習有強化作用,可以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而傳統的作文教學,教師要把全班作文全部改完才能進行評講,一次作文評講,要等到兩個星期以后才能進行,這時候學生的作文熱情早已減退,差不多都忘了,可想而知評講的效果不高。班班通的使用,可以更加形象、更快速地進行評講,把有代表性的習作投影到大屏幕中,帶領學生圍繞作文要求逐字逐句地對習作進行評改。針對習作利用修改符號進行增添、刪除、調序、變換等修改,學生既直觀地感受到修改過程,又一步步地學習了修改方法,如此這般,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作文交流效果甚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作為一名現代小學語文教師,我將有效運用班班通,讓祖國的花朵——可愛的學生開心習作。
參考文獻:
農保雄.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1(01).
作者簡介:許化鳳,女,1975年2月生,本科,就職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城東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