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觀性、受動性和依賴性上,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得到發展。因而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體驗、情感及個性化的教學已成了各學科教學中所不可忽視的一個閃光點。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興趣;合作品質
所謂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各科都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的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成了目前教學改革中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
那么,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呢?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有如下感悟。
一、消除教師自身觀念上的障礙
觀念是改革的最大阻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無法得以轉變。因此,我們要明確:學生才是學習、探究的主體,教師只起指導作用。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
二、轉變學生的依賴心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自主學習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在學習上對教師的依賴性太強。其實,每個學生都存有較強的獨立學習能力和自我表現欲望,只不過是被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壓抑或扼殺了。教師應想方設法將學生的這種潛能挖掘出來。新課程理念也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并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讓學生消除對教師的依賴心理,發揮自己的潛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徹底改變過去“一刀切”“一鍋煮”的做法,為每個學生富有個性地發展創造空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注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我特別重視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培養學習興趣。首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多層次、開放性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能解決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激勵性的語言也已經日?;?。如我常用這樣的話激勵學生:“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你能行!”“你會回答得更好的!”“你一定行,試試看!”“你的這種想法(說法、做法)真不錯,值得老師和同學們學習!”我還注意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讓他們在表現自己的時候,不知不覺地樹立自信心。其次,課堂上盡量控制自己少說少講,而是以精當的教學設計吸引學生說、寫、讀、唱、動手操作等,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多形式、多層次、立體化地活動,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創設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設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學生,讓學生饒有興趣地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四、培養學生善于合作的品質
組織學生實施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形式,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活動。每個小組不但在課堂上是合作伙伴,在課下的各種活動中他們也是合作者。課外觀察、打掃衛生、辦剪貼報、游藝聯
歡……長期的交流合作,他們之間已達到了相當的默契,而且在合作中,他們不斷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由于學生在老師的有意引導下,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因而他們主動與人交往,廣交朋友,與人合作,不但培養了他們的交往合作能力,對良好班集體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轉變學生固有的學習方式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集思廣益,不斷地去摸索、去探究。我們教學中的每一份嘗試和心得,都將有利于學生素質的不斷提高,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何廣榮.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發展學生的智力[J].數學通報, 1981(3).
作者簡介:熊鳳寧,女,1977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小學高級教師,本科,現任職于廣西宜州市德勝鎮中心小學,主要研究小學數學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