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拓寬視野。因此,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在閱讀教學中語感的培養,成為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語感;培養
朗讀在學生的語言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朗
讀,增強了語感,學習了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古人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剛剛正式邁入學習的殿堂,這時候的他們,需要通過朗讀來充實自己,形成自己的思維想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影響語文教學的質量。只有幫助學生真正地學會朗讀,培養他們的語感,如此,方可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才可以學好語文,愛上語文,走進語文的世界。
一、在朗讀中培養學生語感的必要性
語感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語感訓練是語文教學研究中一個歷久而嶄新的課題。語文,畢竟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最重要的就是“讀”,只有多讀,才可以增強語感,形成自己對語文學習的感悟。呂叔湘先生曾說過:“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語言意識的培養。而如何使學生具有敏銳的語言感受力呢?隨著語言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一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新型教育對語文學科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下的必要之舉。
二、豐富朗讀教學形式,培養學生豐富的語感
1.觀看朗讀視頻
小學生畢竟還是小孩子,他們做任何事,如果不是聽從師長的吩咐,那么就都是憑借著自己的興趣。傳統的教學課堂,對于朗讀這一方面,就只是簡單地在教師正式講課之前讓學生朗讀一下課文,那樣當然不可能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小孩子對于看電視是非常感興趣的,所以教師可以好好利用這
一點。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趣如童話美如詩,選取的內容都是學生所喜愛的場景和小動物,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幾乎所有的課文都能在網上找到相應的朗讀視頻。有一課是《大禹治水》,教師在讓學生朗讀這篇課文之前,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觀看這篇文章的朗讀視頻,讓學生先向別人學習,聆聽別人是怎么朗讀的。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肯定能受到大家的支持,學生會主動去學習。聽得多了,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自然就會更能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自己豐富的語感。
2.舉行朗讀比賽
小學生年齡還小,他們喜歡在教師、家長面前表現自己,以博得師長的肯定,這種爭強好勝的心理,對于小學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壞事。教師應該做的,是要引導他們將這種心理應用到正確的方向,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舉行朗讀比賽,讓學生通過這種競賽過程,提升自己的朗讀水平,增強語感。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會學到《陶校長的演講》,這篇文章特別適合朗讀,老師在上這課時,應當給學生舉行一次比賽,讓大家在講臺上朗讀課文,挑選一些學生作為評委,給同學們打分。這樣新穎的教學方式,學生一定會樂于參加,而且既然是比賽,相信大家一定會盡力發揮自己最好的水平。這樣的鍛煉,有助于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語感。
知識在于積累,朗讀貴在語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雖簡單,卻道出了語言學習的真諦。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同理,好文章不讀不知其美。在小學語文學習中,作為重中之重的朗讀,引發了教師和學生的廣泛關注。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這就成了語文課堂上的重頭戲。只有如此,才可幫助小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讓這些祖國的花朵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盧麗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及語感培養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02).
作者簡介:薛小鳳,女,1975年12月出生,就職于江蘇省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小學部,研究方向:小學語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