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著名的微課實踐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師胡鐵生先生認為,“‘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結合小學科學“微課”的教學實踐,對小學科學“微課”教學進行簡要的探究和闡述。
關鍵詞:小學科學;微課;教學實踐
胡鐵生先生認為的“微”可以理解為微小、碎片化,微課學習其實就是碎片化的學習,一次只學習一點,其優勢在于借助移動技術和設備,使學習者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內容。在微課設計過程中,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拿來做微課。科學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我將適合作成
微課的內容總結如下。
一、科學概念性知識點的講解
如,六年級上學期《有趣的食物鏈》,我為了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食物鏈以及正確書寫食物鏈,使用了這樣一個微課:先出示兩個謎語“草地上來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又來了一群狼再打一水果”,讓學生在思考謎底的過程中得到“羊吃草”和“狼吃羊”這兩個吃和被吃的關系。要求學生思考并舉例生物之間還有哪些吃與被吃的關系,引導學生得出食物鏈的概念。接著梳理食物鏈這個概念的核心詞匯,在此過程中指出“箭頭的末端和被吃生物”相連并稍加解釋。最后出示了一張圖片要求觀察思考、正確寫出其中的食物鏈。通過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
二、教學過程中知識難點的講解
如,在教學四年級學生認識消化系統時,對于消化器官的順序及功能,如小腸和胃,很多學生容易將它們的功能搞錯,針對這一難點我又使用了這樣一個微課:通過“餅干”導游給孩子們的一封信,描述了它在人體內的旅行。先出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吧?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感受一次特殊的旅行。”接著,出示主角“餅干”導游和信,讓學生猜一猜“餅干導游會帶我們去什么地方旅行呢?”然后出示人體消化系統圖,在“餅干”導游的敘述下開始旅行:大家好,我是餅干導游,今天早上我經歷了一次奇妙的旅行。我和我的小伙伴們被樂樂小朋友從我的家——餅干盒子里拿出來,進入了樂樂小朋友的口腔(出示口腔圖片和文字)。口腔里有許多鋒利的牙齒,我的小伙伴們一下子都變成了碎片。剛離開口腔,我就被擠進了一條長長的通道,這條通道就是食道(出示食道圖片和文字)。食道壁很薄……這封趣味十足的信讀完后,再將信中的重要內容整理表達。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吸引人的微課介紹,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消化器官及其功能。知識難點在每個單元甚至每一堂課都有,教師要學會收集,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的講解
以正確使用酒精燈為例,教師可以使用PPT的動畫演示將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講解并配以適當的文字呈現給學生聽和看。我選擇了另一種方法:用攝像工具將一個學生正確使用酒精燈的全過程錄下來給學生看。這樣做會讓學生更加明白在實際操作中怎樣使用酒精燈。它不僅更直觀,而且制作起來比老師們制作PPT更為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視頻中應簡要地配上操作步驟的文字說明。
四、實驗探究及記錄的講解
進入小學三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科學》這門學科,剛剛開始科學探究,對于探究的過程及記錄是完全陌生的。教師一般會在探究前講解探究時的注意點及記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比較多,三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大部分學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記下來,這時我制作了相關微課,不僅將這些要求在微課中講給學生聽,還配上正確的圖片示例給學生看。有了這樣的微課,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還可以多看幾遍,效果比我在探究過程中一組組地指導、一遍遍地重復講要好。
現在,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教育領域嶄露頭角,也推進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發展,讓教師教得更輕松,讓學生學得更快樂、更高效。
本人對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探索及實踐經驗有限,謹以此文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李玉平.如何開發微課程:基于一篇文章的八集微課程的開發過程[J].基礎教育課程,2013(01).
作者簡介:陸黎峰,女,1984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常州市東方小學,研究方向:科學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