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滿生
【內容摘要】化學這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改進的情況下,引入新的小組探究性學習,當然不能缺少教師的引導教學。小組探究學習充分的發掘學生對于化學的興趣,拓寬他們的視野,并且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關鍵詞】初中化學 小組學習 探究性 興趣 引導
一、化學及化學教學主體之間的關系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一集物質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在我們國內的義務教育階段早已開展了化學教育。長期以來的化學教育和很多其他學科的教育呈現出大致相同的特點,那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相對固定的,教師是主動的辛勤的傳授者,而學生則多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在課堂上的知識和話語被學生們當成是不曾懷疑的權威,學生并沒有自主自發地去學習和批判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
化學,作為一門學科,必然的也是具有其內部的系統性、邏輯性和規律性。我們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要考慮的問題是很多的,因此首先要確立一個教學的主題,那就是化學這門學科知識,其次就是參與其中的兩個主體——教師和學生,再其次就是各種外在的因素了,比如,教學技巧、教學環境、教學工具等等。而其中系統性、規律性的化學學科知識是客觀存在的,并不具有很大的可變性,其他外在因素同樣不具有很大的主動性和可變性。而教學過程中的兩個主要的參與主體卻有很大的能動性。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不斷的優化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改進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因被動機械地接受,盲目的背誦化學符號、化學公式和化合價口訣而感到枯燥乏味,教師也在整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二者成為非常靈活的合作關系。
二、化學小組探究性學習
初中化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三年級才開設的一門學科,它屬于理科的范疇,但也有著文科的特征;盡管在初中的學習時間只有一年,卻需要學生用到已有知識儲備中的物理、數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這樣說來,化學是一門多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學科。從基本來說,化學還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大多數結論都需要大量的探究實驗來驗證。個人的能動性是有限的,但是一個小組的能動性就能帶動每一個人,積極地去參與教學活動和實驗。所以,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各展所長,充分應用已有的知識基礎為小組目標作出貢獻,也能使小組成員通過分工合作設計出更加科學嚴謹的實驗方案,并通過交流研討得出更加準確的結論。
在這里就涉及到一個分出化學學習小組的問題,分組可以按照教師分組和學生自組(隨機分組、興趣分組)相結合的原則,將化學成績不同和學習能力不同、態度不同、性格不同等的學生分在一組,不同小組間的實力是均衡的。這樣構建小組的意義是,同組的同學之間能夠相互幫助、相互支持,而不同組之間可以相互比較,形成競爭。小組的規模應盡量保證在小范圍內。復雜的關系容易對人形成壓力。所以一般情況下小組規模以4~6人為宜。但是,如果實驗的復雜程度和平時實驗差別過大,有時則可適當調整人員,只是小組組內恒定的成員就是在上述區間之內。
接著,分組完成以后就是教師對于學生們進行探究學習的引導了。這些化學知識的探究性學習引導可以先從一些化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開始,但是引導性問題也要講究,不能太過簡單,否則就是去了小組一起探究的意義了,當然也不能太難,使得小組探索難以進行也是不行的。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準確把握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設計出與學生經驗相關、可以分解的、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挑戰學生智慧的題目。另一方面,要充分分析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能力儲備。小組學習的內容學習個體無法獨立完成或者存在爭議,必須通過合作學習才能實現目標的,也就是凸顯小組學習的必要性。
首先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的去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用的方法很多,比如,創設趣味情境。舉例來說,在化學知識的“分子和原子”的教學過程中將一些濃氨水輕輕揮灑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然后用扇子輕輕一搖,便可以見到桃花隨之朵朵綻放。立刻就能吸引學生們的興趣,引導他們去發現探索其他生活中很有趣的化學反應現象。
其次,多開展一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實驗活動。要求這樣的實驗必須具有探究性,而且與生活相貼近,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和創造興趣。例如,每年的春節,很多家庭在燒魚時都喜歡加些酒,你知道這是什么道理嗎?女孩子在夏天出門為什么會在臉上涂抹防曬霜?為什么只有按1:2:3的比例放入堿、礬、鹽的油條最好吃?我們吃的饅頭和面包為什么那么松軟,等等,將實驗交給學生們去做,讓學生去做些如此的探究活動,為他們培養創造能力提供契機。
還可以在學校的報刊和雜志上設置化學知識的專欄,引導學生積極去探索發現,并發表出來供大家了解,發表之后,又可能有別的同學在此基礎上發現了更加精確的答案或者新出現了別的問題,由此大家不斷的一起學習進步,將化學小組學習的這種不斷探究的學習精神一直發揚下去。
但是,讓學生親手操作也不可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實驗過程中,作為教師不能對學生放手不管,必須要做到及時指導。學校實驗室面向學生進行開放,給學生提供實驗空間十分廣闊,教師指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應該如何正確操作,如何細致地觀察、記錄、處理和分析等等。
三、小組學習的意義及不足
當然,在初中的化學課堂上開展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有利于學生饒有趣味的去學習化學科學知識,并且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討論的機會,有利于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發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價值觀和社會化的發展。使學生對化學知識有了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的發展。除此之外,還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監督和幫助,有利于基本技能和學習能力的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事物都會有兩面性。小組學習也不可避免的有其問題和不足之處,比如學生們準備不足、言之無物,這就要求學生在探究學習時,必須做到充足的準備;課堂混亂、監管不嚴、目標不明,指導不利,效率不高、評價不準,淺嘗輒止等這些問題,都要求在小組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恰當引導,學生慢慢積累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的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 杜景芳. 論初中化學的實驗教學[J]. 學術研究,2014.
[2] 錄紅霞. 淺談初中化學教學[J]. 理論與實踐,2014.
[3] 劉閃閃.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初探[J]. 理論與實踐,2014.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龍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