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秀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大力推行的影響下,高中數學也面臨著變革與發展,傳統保守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與我國現階段教育對學生發展的目標和要求相適應。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不得不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熱愛高中數學,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本文通過對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發展現狀的描述,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旨在促進高中數學教學在新課改下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新課程改革是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轉變,教師要由講授者變為引導者,幫助學生發揮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在高中數學教中,學生要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數學歸納分析能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鍛煉思維能力,培養創新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樹立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高中數學教材存在不足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材在內容上注重學生對原理、例題、練習題的理解和掌握,應試性強,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課程內容與社會現實及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不密切。學生缺乏實際應用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得不到鍛煉,影響了全面發展。而新課改后的高中數學教材對原理知識的內容進行了刪減,增加了綜合探究性問題,使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鍛煉。
2.教學方式傳統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數學學科一直以來都具有嚴謹性,而且受傳統教學模式的約束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一直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學生學習被動,思維受到限制,加上數學學科本來就抽象、枯燥、無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進而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3.教學資源使用和教學活動受到限制
迫于高考的壓力,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在講授中很少使用教學資源,教學活動受到限制,基本上都是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在黑板上講重點,學生在下面聽,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在課堂中喪失了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成績也得不到提高。
4.應試教育在很長時間內都難以改變
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高考是學生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必經之路,這就導致高中數學教學必須圍繞著高考展開,教師以學生考試取得好成績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實行題海戰術,注重高考題型的練習、講解,導致學生機械地學習,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教師忽視了知識講授的方式和過程,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高中數學教學在新課改下的新探索
1.把握新課改方向,理解教材意圖
根據新課程標準,高中數學教學要求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數學的應用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教材是實施教學最有效的保證,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推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前要理解好教材的內容和設計意圖,把握好教材的知識框架,在此基礎上寫出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做到正確把握教材內容。
2.改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轉變主導式講授方式,只起引導、啟發的作用,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教學計劃,做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在課堂上注重學生的表現,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保質保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3.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多彩的教學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進行問題探討,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對于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部分,適當運用多媒體資源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4.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要有所提高。除了提高專業能力外,教師還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水平進行提升,在課余時間與其他優秀教師多交流教學實踐經驗和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勢必要進行改革和創新,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觀念,熟練掌握教材,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創新高中數學的教學方式,運用豐富靈活的教學手段,合理應用現代多媒體輔助工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蘇艷英.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理論與實踐,2014,13(6):87-88.
[2]黃大春.對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的看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3,9(11):76-77.
[3]馬世珍.從“被教”到“我學”——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J].科技創新導報,2012,13(1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