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秀華
摘 要:文章以有效教學為基礎,對人教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同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從實際出發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對策,結合實例,對有效教學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夠為以后的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有效性 人教版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127-01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就是教學,在基礎教育過程中,對課堂教學進行改善十分必要,因此,提出了有效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有效教學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其對學生能夠獲得多少知識更加的重視,其中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師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使學生獲得一定的進步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重視的是學生的進步情況,其是教學效益是否實現的唯一指標。
1 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1.1 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不夠清晰
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總目標和分年級的分目標有著明確的表述,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加清楚是否實現這些目標。在總目標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是學生知道語言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因此要對其進行掌握。其次,語文能夠傳承文化,因此,通過學習語文要對我國的文化進行掌握。再次,通過學習語文要不斷提高學生的高尚思想,同時,在很多的方面進行提升。最后,通過學習語文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例如溝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很多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目標沒有進行重視,這樣就導致教學的意義沒有進行體現。
1.2 部分教師教學方法落后
很多教師在不斷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了很多的優秀教學方法,但是,在推廣方面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教學是一門比較深奧的藝術,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方式,同一種方式在不同教師身上也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總結適合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原則,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進來,同時,在課堂中要對學生的知識、能力以及情感進行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出現死板的教學方式,教法上不能出現簡單無趣的情況,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1.3 身邊的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運用
在不同的地區,教學資源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無論是在教學硬件方面,還是在教學環境以及人文環境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這方面的因素沒有辦法進行改善,因此,教師要對身邊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使教學過程能夠更好吸引學生,但是,在一些地區還是存在著教師沒有對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的情況,這樣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教學目的無法實現的情況。
2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對策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同時,要在課堂中將其潛能進行充分的發揮,這樣課堂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課堂有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功能的整體體現有很大的影響,在有效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作為了教學的首要目標,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的效益和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有效性和教學結果統一在一起。對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進行借鑒也非常有利,要想實現有效教學可以對以下途徑進行利用。
2.1 制定準確、明確且有層次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是教學目標實現的基礎,同時也是核心組成部分,因此,教學活動通常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語文教學目標的明確不能出現過于寬泛的問題,在具體的課文中要對哪些知識進行了解,對哪些知識進行運用,在讀寫方面能夠實現哪些方面,都要進行細化,同時,定位要非常明確,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2.2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想更好的實現有效教學,在環境方面要進行營造,要給學生一個自主以及寬松的教學環境,同時,要對民主教學思想進行體現,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自由,做到遇到問題能夠及時提出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教學的民主性越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就更加強烈,學生學習的效率也越高。
2.3 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的程度
在一堂課上,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教師教的過程,學生未必在學,即使在學,很可能是被動地學,低效甚至無效地學。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占有別人的知識,而是要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學生可以參與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質疑解惑、與他人合作和教學評價等教學的全過程。
3 課堂實例
在一堂課上,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教師教的過程,學生未必在學,即使在學,很可能是被動地學,低效甚至無效地學。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占有別人的知識,而是要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學生可以參與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質疑解惑、與他人合作和教學評價等教學的全過程。例如在讀《在南極的日子》這篇課文前,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視了一下全班同學,誠懇地說:“老師要讀課文了,你們對老師有什么建議和要求嗎?”孩子們稍加思索,大膽地說道:“我希望老師的聲音要洪亮。”“老師讀的時候要把作者和考察隊員之間的深厚感情表達出來。”……我讀完后,學生紛紛舉起了小手,“老師讀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師的聲音有的地方不夠洪亮。今天,紀念標揭幕,智利、蘇聯、烏拉圭和民主德國的考察隊的隊員和孩子們都來了。這一句中有幾個國家,我就沒有聽清楚。”我對學生點點頭,微笑著說:“謝謝同學們,我再讀的時候一定注意。”接著,我又充滿感情地讀了一遍,學生高興極了,他們有的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有的豎起了大拇指!因為老師真的聽從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和自己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了。
4 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可以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充分研究,同時,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對教學效益進行實現,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實事求是,是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更加喜歡語文、愛學語文,對教學目標進行實現,在教學過程中,都要體現具體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瑞士.裴斯泰洛齊.教育史講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 美.赫欽斯.教育中的沖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 巢宗祺,雷實,陸志平.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