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俐俐
摘 要:高考不僅是一種進入大學的考核手段,同時還是一種社會人才選拔方式的奠基,從宏觀方面來看,其最終結果還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生產關系的維系以及社會分層等重要方面;而從微觀方面來看對于個體的發展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對于少數民族地區而言,高考還將影響少數民族地區的整體發展。
關鍵詞:多元文化 少數民族地區 高考制度
中圖分類號:G7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177-02
高考自從1977年恢復以來,確實為全國選拔了許多的人才,但是同樣其弊端也逐漸顯露。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說,因其文化及語言的特殊性高考存在的問題就更為突出,高考不僅是一種選拔制度,還關系到整個社會生產關系的維系、社會結構分層、教育資源的分配以及文化人的個體發展等許多方面。
1 少數民族地區高考問題掃描
作為一種國家選拔人才的手段,首先高考必須具備公充性,這個公允性是指所有的公民都具有平等的機會和權利參加高考,并通過個人的努力取得考核結果。因為對于多數人來說,尤其是相對于一些弱勢群體來說公平的考核手段,才能讓他們相對處于有利的地位,可以通過個體的努力改變個體的生存狀態。少數民族地區相對于處于教育的弱勢地位,因為很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而其中近一半的民族有自己的文字,生活在少數民族聚集區的少數民族多是保持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及文字,對于他們來說通用語是第二語言,在使用第二語言學習科學文化時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同時許多少數民族聚集區地處西部偏遠地區,相對于內陸地區經濟發達水平落后,教育資源匱乏,這也勢必影響少數民族地區整體的教育質量。如果讓民族地區的學生同內陸地區的學生參加同樣考試題目的高考,并且以同樣的分數線來錄取,這種情況下考試的公平性有待商榷。
事實上任何一種考核手段都難以保證絕對的公允性,只能是相對的公平,所以針對我國少數民族的現實情況,國家不僅對不同地區的民族劃分了不同層次的分數線,同時在這個分數線的基礎上為其地區的少數民族照顧加分,照顧分的分值根據考生生源地的級別及偏遠程度不同,分數值有10~50分不等。本來這一系列優惠政策是為了減少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等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更大程度上實現我國高考的公平性而制定的。但是前些年伴隨著高考的競爭愈發地激烈,許多人開始利用少數民族在高考中的傾斜政策,于是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高考移民”。顧名思義是這一群體是為了利用少數民族高考政策,以期能夠進入更好的高校接受教育,但這樣的做法不僅占用了少數民族人才選拔的機會,同時也違背了少數民族高考優惠政策的初衷。當然伴隨著我國學籍制度的完善和注冊聯網化,這一現象得到很大的遏制,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仍然存在。另外部分少數民族考生,因為家庭條件因素自小在內陸學校接受教育,到高中階段回到民族地區參加高考,這也是一種變相的高考移民。
除了高考移民之外,對少數民族而言高考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內容及形式的單一化。高考這個國家型考試,作為一種人才的選拔制度,是對教育的一種評價手段,它對教育、文化、政治和經濟發展有多方面影響,同時還影響考生未來的求職就業、職稱晉升、干部選拔、福利待遇、職業資格等方面。在以往的社會觀念中普遍形成了,高考成績與進入某所大學與是否能成為人才直接劃等號的理念,由此高考自此不單純是進入什么樣的大學而是關系到一個人將來的就業。由此高考的結果顯得尤為重要,高考內容考什么,學校就教什么,導致高考的“負荷”越來越重。近些年針對高考的爭議越來越多,而在當代社會多元文化背景中,這種“大一統”的考試方式的弊端越來越突顯,且拋開別的不說,單純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群體考生而言,考試的單一化以及母語非通用語等因素造成了少數民族同學大學學校選擇定向化,專業選擇單一化等問題。
我國的高等教育招生考試的主要科目的語言多是通用語,只有民族語科目是用民族語,同時在考試科目中很大部分考試內容是以主體民族的文化為背景,這對于民族考生而言存在著較大的文化障礙,受到本民族文化及語言的影響不能很好的理解考試內容勢必影響考生考試成績,從而直接影響考生最終的大學選擇。因為少數民族考生多數學習自己民族的母語具有一定的優勢,同時由于民族情感和文化傳承的需要,很多考生都是學習民族語專業,但與民族語相關的大學專業十分有限,所以受其母語的限制,民族考生能夠其選擇的學校和專業很少,大部分分少數民族大學生面臨專業選擇單一化的現象。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少數民族高中學生在高中時對于大學的前景及專業的未來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導致了盲目跟風選擇專業,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才發現自己并不適合某專業的發展,畢業后某些專業在民族地區找不到對口工作,從而造成大學畢業回到地區學無所用的現象。
2 少數民族地區高考政策的反思
盡管在少數民族地區高考制度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高考作為一種選拔方式,在我國仍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近幾年高考的問題頻發,也讓許多的研究學者更加努力的對于高考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
(1)對于少數民族地區是否實行高考的反思。中國的考試制度是經過幾千年的經驗傳遞下來的,其具有應用范圍廣,時間空間限制少,容易操作、成本低、效率高等眾多優點,但相對而言,考試僅在用于衡量屬于人的非道德特征的一些素質方面具有科學性與公允性,如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的熟練程度等。但是考試是否能比較客觀地檢測學習能力、心理與智力、思維品質、創新思維、認知個性等方面的發展水平仍是值得認真思考的。但究其根本來看考試雖然不能代替整個教育評價,但是為教育評價提供了量化的材料,其本身是對教育進行量化的認識,也是一種事實的判斷。這種手段是不能被取締的,因為從公平的角度來看,高考即使存在很多的弊端但仍然是一種相對較為公允的人才選拔方式。如果這種手段徹底被取締了,那么會不會像印度一樣在社會中間建立不可逾越的鴻溝,也是不得而知的。尤其對于少數民族地區而言,其本地區的經濟教育等諸多條件都明顯落后于中東部地區,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一個全國的感情考試,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考生而言能夠獲取更好高等教育的機會就更少了,所以高考作為一個全國對于人才的選拔和調控手段在一定時期內是必須存在的。endprint
(2)少數民族高考優惠政策是否應當繼續實行的反思。剛才提到高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同時也提到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教育、基礎設施等各方面的條件和狀況和全國的平均水平還是有差距的,和中東部發展地區更是相差甚遠,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少數民族地區的考生想要獲得進入優質高等教育的大學,就需要國家教育政策的傾斜。這種傾斜是不僅是因為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資源匱乏,還因為高考是以主流文化背景為主來命題,這對于民族考生而言存在著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學習困難,所以考慮到高考作為一個全國人才選拔與調控的手段,公允性是最重要的。高考民族傾斜政策是少數民族歷史與現實狀況,尊重民族差異存在的前提下,為了更好地實現少數民族群體入學機會公正性而實施的弱勢群體補償政策。高考民族優惠政策也需要對于近些年出現的“高考移民”現象做出適當的改革,而這個改革仍然必須建立在個體公平與群體公平相統一的基礎上。打破傳統的單一的以民族成份劃分的標準,應該轉向以地區劃分標準,兼顧到民族間的差異、地區間的差異、經濟水平差異、文化差異等多個維度,同時制定嚴格的資格審核制度,才更加能實現高考優惠政策的初衷,體現高考民族政策的公允性。
(3)對于少數民族高考優惠政策改革的反思。高考的根本是為了選拔人才,其考試方式同樣是測試人的綜合能力,并以其為基準而決定考生進入高等教育的門檻。作為高等教育本身來說,是旨在讓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一些知識后,培養其自學能力與領悟能力,挖掘其潛能,促進其能力發展。考試分數作為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能被取消的,我們現在需要思考的是要如何對于現在有高考進行改革,尤其是對于少數民族高考優惠政策做出調整,以適應新時期的發展同時最大程度上的保持其公平性。近些年國家已經著手在高考方面加大了力度,這些改革不僅局限于考試的內容,還具有更多的內涵,尤其在加強和深化對人的能力、學力和潛質的測評方面、教育公平方面等外延伸展。要維護人們受教育機會的公平和社會的和諧,要發展個體的潛能,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育形式的差異性需求,推進多元化選拔、多樣化錄取的改革,搭建多渠道、多層次的教育“立交橋”。要擺脫高考一次性評價的壓力,要擺脫“一考定終生”,學生的各種才能與創新意識才有可能得到自由發展,每個人才有接受各種教育和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形式的機會。其實說到最終只有整個社會的人事制度、勞動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了,人們的整個觀念發生了改變,才會意識到并非只有高考這座“獨木橋”。高考就不會像現在如此的絕對化、機械化,才能真正實現平生個體差異,發揮各民族的特長和優勢,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龍耀海.關于我國高考民族加分政策的思考[J].民族論壇,2010(9):74-75.
[2] 艾爾肯·吾買爾,劉玉杰,劉健.基于邊疆穩定的民族高考政策改革的思考—— 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地區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87-90.
[3] 陳曉娜.新課程背景下我省少數民族漢語高考面臨的挑戰[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0):143.
[4] 王海霞,崔衛峰.論新疆高考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實施的幾個誤區[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0(1):67-69.
[5] 劉額爾敦吐.新中國高考民族傾斜政策的回顧與反思[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1):177-180.
[6] 楊經華.作為公平的正義—— 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存廢解讀[J].教育文化論壇,2010(2):29-32.
[7] 秦博.少數民族考生享受高考優惠政策的合憲性[J].法制與社會,2010(23):62-63.
[8] 馬少云.從高考看少數民族優惠政策[J].中國民族教育,2009(3):10-11.
[9] 楊芳.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公正性探究[J].民族研究,2010(6):9-20,107.
[10] 閆文軍.少數民族地區高考招生政策的實效性評估及應關注的問題[J].理工高教研究,2010(4):57-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