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崧+李靜+楊秀英
導讀:高職教育專業質量保障體系包括高職教育專業質量和保障體系兩個有機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專業培養質量標準是高職教育的航標,高職教育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專業質量標準,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高職教育,否則就會迷失方向。構建高職教育專業質量保障體系的理論向度是確立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全面質量管理以及設計科學合理的專業建設評估指標體系。
關鍵詞:高職教育 專業質量 保障體系 理論向度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4.06.019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立了“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以及“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工作目標。依據“綱要”,高等職業院校以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作為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核心內容的專業建設,既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更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立足點,因此,客觀科學地評估專業建設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1]構建高職教育專業質量保障體系的理論向度是確立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全面質量管理以及設計科學合理的專業建設評估指標體系。
一、高職教育專業質量保障體系內涵詮釋
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教育質量,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生命線。高等職業教育最典型的特征是對市場的適應性,要求我們要從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管理、過程控制與學生評價教師隊伍建設等一系列環節著手,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實施辦法并整體優化,達到最佳效果。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過近30年的改革與發展,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高職專業教育質量的提高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質量保障體系。高職教育專業質量保障體系包括高職教育專業質量和保障體系兩個有機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專業質量是一個多維的概念,是高職院校在高職招生專業的基礎上,按照高職教育內部規律和外部規律,在一定的社會背景和專業現有的資源條件下,為受教育者提供的掌握本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服務的優劣度。[2]高職專業建設質量保障體系包括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和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特色專業遴選、精品課程遴選、示范專業遴選、國家重點專業建設等都屬于外部質量保障體系。高職專業建設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主要包括質量管理人員、教師、學生以及企業專家作為一個“共同體”來保障專業建設的質量;高職專業建設質量保障體系至少要覆蓋專業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管理和專業發展資源等三個領域;高職專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最直接的目標就是要構建質量管理制度,實現專業建設的制度化運行,探索和研究把行業企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的策略,凸顯高職質量的文化特色;專業建設經費的投入、教學設備設施、隊伍建設、圖書信息資料等專業發展資源的投入是保證專業建設質量的基礎,沒有優質的投入是不可能提高專業建設質量的。隨著外部質量保障體系的日趨深入,高職院校正在推進內部專業建設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
二、構建高職教育專業質量保障體系的理論向度
(一)著力點
能力是高職教育專業培養質量的核心內容。高職教育專業培養質量標準是隨著高職教育發展而出現在人們面前的一個不可回避的新問題。高職教育在操作層面上已從以學科型培養模式逐漸轉移到以就業、職業技能培養為目標的模式上來,人們正普遍認識到高職教育的特點——以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為目的。高職教育觀念的轉變必將帶動高職教育模式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因為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需要。然而,僅僅以職業技能為培養目標必然將高職教育引向培養單一的“職業人”的誤區。[3]現代高職教育應以社會需求為前提,打破單一的、工作定向的教育觀念和方式,使理論知識與職業技術有機整合,綜合能力與職業發展相統一,以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培養和塑造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職業人。基于此,專業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基本職業素質、崗位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培養為模塊進行構建。
高職教育專業培養質量標準應該建立在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均衡發展上,實現高職學生個體發展的整體最優。其中知識方面要包括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顯性知識包含學科理論性知識、素質性知識和部分經驗性知識,隱性知識指存在于個體內部的難以用語言描述的知識,包括工作過程性知識和部分經驗性知識,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交替與螺旋式上升完成了高職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包括技術能力、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情感包括心理狀況、職業道德、人文素養等。
(二)全面質量管理
與普通大專院校相比,高等職業院校具有“職業導向”和“企業化”的特點,更應遵循“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高等職業教育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謀求一席之地,就必須把“質量立校”作為辦學之本,而全面質量管理是高職院校“質量立校”的根本途徑。全面質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種由顧客的需要和期望驅動的管理哲學。TQM是以質量為中心,建立在全員參與基礎上的一種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長期獲得顧客滿意及相關社會利益。
TQM強調“全程控制”和“全面管理”,將全面質量管理所涉及的相關資源和活動都作為一個過程來進行管理。質量管理的全過程應該包括產品質量的產生、形成和實現的過程。全面質量管理認為質量的改進是通過過程來實現的。基于該理論,將專業建設質量全過程分成專業建設輸入、專業建設實施以及專業建設結果三大環節,在每個環節選擇影響專業建設質量的主要監測點進行評測,從而達到對專業建設的全程監控,找出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全方位的質量管理是強調職業院校、社會、家庭有機結合,職業院校要加強內部辦學效益的管理,社會應支持學校,減少對學校提高辦學效益的干擾,家庭應配合學校做好生產“合格產品”的工作,“產出”更多的合格“產品”。學校、社會、家庭要三位一體,努力減少人為浪費教育資源的現象。endprint
職業教育的價值應當是多元價值,既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要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應當是社會價值取向與個人價值取向的統合與平衡。職業教育的質量是所培養的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滿足學生謀得職業、終身發展、求真求善等需要的程度,是“外適質量”與“個適質量”的完美結合,“只有既讓政府滿意,又能使人民滿意的教育才是優質的教育”。[4]
(三)評估指標體系
高職專業建設評估指標是高職專業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它決定了高職專業評估的對象及內容。一個科學合理的專業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可以引導專業建設向更好的方向邁進;一個設計不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會導致高職專業建設顧此失彼、輕重不分,最后嚴重影響專業教育的質量。
建立科學有效的專業質量評估機制對于促進高職教育專業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進專業評價,鼓勵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對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課程等水平和質量進行評估。”《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15年)》明確提出:“進一步完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制度,吸引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活動,逐步形成以學校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為引導、社會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由此可見,開展專業建設評估是保障高職教育質量最為有效的方法,而專業建設評估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專業評估指標體系的確立。
大多數學者和實踐者都認為專業建設評估指標包括條件指標、狀態指標和成果指標。條件指標主要是專業建設資源方面的指標,狀態指標主要是專業建設過程方面的指標,成果指標主要是專業建設績效方面的指標。目前,人才培養工作評估、重點專業驗收等評估方案中的指標即是按照上述思想進行開發設計的。從這些方案的實踐效果來看,還有諸多可以改進的地方。筆者認為,僅僅依據條件指標、狀態指標和成果指標來設計專業建設評估指標是不能充分保障專業教育質量的,應將“專業建設管理”、“測量、分析與改進”納入指標體系。
ISO9000是世界高等教育質量管理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過程管理和持續改進是其精髓,而管理職責、測量、分析與改進則是過程管理的“四大支柱”之一。[5]陳玉琨教授認為,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內容可分為四大方面:輸入質量保障、過程質量保障、輸出質量保障、系統效率。他強調,保障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要關注系統管理,包括發展目標的分析、發展潛力與關鍵因素的評價、發展規劃的制定,要關注績效管理,重視發展過程的診斷、發展成果的檢驗。
對高職專業建設的質量進行評估的目的,不僅僅是看一個專業是否達到預定水平,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導、督促專業建設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質量、上升水平,這才是進行專業建設評估的真正目的所在。因此,對高職專業建設進行評估時,絕對不可忽視測量、分析與改進系統。只有通過測量,方能了解專業管理和建設中的問題;只有通過分析,方能找到問題的成因;只有通過改進,方能解決問題,穩步提升質量。
說明:本文系課題研究“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質量保障體系研究”(項目編號:滬評研201409)。
參考文獻:
[1]楊應崧.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6-74.
[2]王欣,陳錫寶.我國精品課程評審工作現狀及存在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07,29(20):83-85.
[3]張耀嵩.高職教育質量評價與保障體系的完善[J].職業技術教育,2012(7):59.
[4]李靜.高職教育“能力”與“個性”主題的闡釋[J].職教論壇,2005(6):7-10.
[5]閔敏,張夏雨.高職專業建設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2(31):20-24.
責任編輯:張 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