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事業也得到巨大的進步。高職教育也受到國家越來越多的重視。“以需求為動因,以崗位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的培養為根本”的新型教學模式已逐步深入人心。應用型本科專業應準確定位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從實踐教學目標、管理、內容、評價等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社會認可的具有高技能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事業也得到巨大的進步。高職教育也受到國家越來越多的重視。高職會計教育是一種按照職業需求來組織和實施的教育,具有很強的職業性。以職業崗位群的要求為依據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是高職教育的基本任務。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知識與工作的對接是開展教學的根本出發點。然而,在當前新的形勢下,會計專業的教育者都在思考如何讓學校和社會更近一步接軌,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一、會計專業學生的現狀
相對于其它專業, 會計專業是一個是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得非常緊密的應用型專業。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從事企業管理類及社會管理類等職業的職業群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專業的技術含量都在不斷提高、能力要求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對理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術產業的職業崗位變動更是對會計專業,特別是對會計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普遍比較欠缺,知識不夠全面;自主性不強,自學能力較差;對社會生活常識了解不多,發散思維能力不足,等等。這些嚴重影響了會計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學生雖不喜歡過多的理論知識,卻喜愛一定的實踐教學,這正是開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大亮點。
二、會計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
高職教育應培養出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的會計人才;還應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外語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等多種能力。為此,必須強化實踐教學。應用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有:
1.要體現崗位對會計專業從業人員的能力和基本素質的要求;
2.要重視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有機結合;
3.要培訓學生作為會計從業人員所必須的誠信職業素質等其他基本職業素質;
4.要強化學生的會計業務處理能力,其中包括會計賬務處理、經濟活動的分析、資金的籌集以及預測和決策分析、會計報表的編制和強化財務軟件的使用與維護等多方面的能力。
5.應科學構建實驗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結果評價;
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具體包括實踐教學環節以及各個實踐教學環節應如何合理配置。實踐教學環節應包括:課程設計、實習、社會實踐、實驗等內容;對于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應重點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高,按專業知識認知、素質教育、專業技能掌握和應用能力提高,由素質教育、由驗證到認知、由單一到綜合,構建開放式、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三、應用型會計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保障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開展互動教學的一支潤滑劑,能極大提高教學的質量。實踐教學體系必須由任課教師來構建和實施。但具備專業理論、實踐操作技能過硬的雙師型師資并不多見。能運用專業知識開展教學的師資則更少,這必然影響到實踐教學的效果。為此應采取多種途徑來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比如可以鼓勵教師與企業合作,為企業提供咨詢或培訓、參與企業的項目開發等,積累教學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可聘請企業界的專家來校講學,講座及實踐指導;在招聘引進教師時,注重對既有高學歷又有實踐經驗的管理人才等等。
2.采用多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方法
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開學前應通過規劃好教學內容、配置對之相適應的學習資源、創設學習的情景來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監控學生學習的過程及評估學習效果。最終把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積極探究者。
3.配備實踐教學環境中必需的實踐工具。包括:專業所需的單項和綜合性實驗教的軟件體系;編寫操作性強的實踐教材及會計模擬實訓資料等。
4.實現評價標準能力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內容綜合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等才能逐步構建應用型會計實踐教學綜合性考核體系。
總之,應根據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改革傳統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只有抓住有利的歷史契機,遵循客觀規律,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才能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和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國宇.本科會計專業能力導向培養教學改革研究[J].財會通訊,2011(8).
[2]李媚.構建經管類校內仿真實習的實踐研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年.
作者簡介:嚴曉云(1973.9- ?),男,江西南康人,在職研究生,會計師,講師,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