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工作的逐步落實,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較從前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是每一位初中英語教師均應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圍繞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展開研究,為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性提出幾點建議,以供業內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發生了一系列改變。然而,英語課堂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更新并非一日之功,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仍存在諸多不足有待改進。本文針對現階段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加以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進一步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新課改工作的深入落實略盡綿力。
一、現階段初中英語教學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1.教師思想觀念嚴重落后
教師的教育行為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教育理念的影響,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的內容可知,初中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但具有工具屬性,還帶有一定人文屬性。也就是說,新時期的英語課堂教學,不但擔負著培養學生英語素養的任務,還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責任。但是,大多數英語教師的思想觀念嚴重落后,根本沒有深刻地意識到英語教學對學生發展思維、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方面的深遠影響,因此也無法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
2.教學方法不合理
雖然新時期信息技術逐漸滲透進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也的確有不少教師能夠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然而,大多數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均由教師來完成,學生參與性不強,教師依然占據著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此外,部分教師過于依賴教學課件,組織課堂教學能力逐漸弱化,嚴重缺乏創新意識,一味生搬硬套,不懂得靈活應用教學課件,因此教學水平始終停留在原地。
3.缺乏科學的教學評估方式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制定科學的教學評估方式,重點評估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設立,應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健康人格的發展有著積極良好的促進作用。”不過目前大部分中學均以卷面考試分數作為教學評估的唯一憑據,既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不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性的建議
1.有效教學準備策略
教學目標是貫穿教學活動的主線,只有清楚地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執行者,所以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學生需求。此外,如前文所述,教學目的的設計,還需充分考慮英語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在向學生灌輸英語知識的同時,重視對學生思想觀念、情感價值觀方面的熏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有效教學實施策略
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師應積極轉變英語教學理念,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除需教授學生基本的英語知識外,還應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情感價值觀的發展。例如,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學生養成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合作,學生將會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情感與勞動成果,并通過學習任務的分工,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3.有效教學行為
在教學行為方面,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特點,認真分析學生的內在需求,設計出既能滿足教學要求,又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案,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例如,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過程中,可多為學生介紹外國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思想觀念,尋找與教學知識相關的音頻視頻資料,通過引經據典,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4.有效教學評價
對現有教學評價方式進行調整,采取多元化教學評價方法,從各方面對教學成果進行評估。不再將學生的筆試成績作為評價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唯一參考依據,可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是否滿意,由學生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結合英語口語考試與筆試等方面,綜合考查學生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以便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以便教師盡早對教學策略的不足之處進行調整或改進。
綜上所述,從現階段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來看,還存在諸多不足有待改進,教師應通過積極轉變思想觀念,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明確教學目的等手段,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夏海紅.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策略[J].才智,2013(17).
[2]馬玲怡.新課改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重構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
作者簡介:羅婧,女,1987年3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西省上饒市第四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