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梅+張登越
摘 要: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實現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學;素質;視唱教學法
在全面遵循“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下,積極推行新課程教育教學的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實際教學中卻面臨很多新的問題,例如,學生對音樂課的理解認為就是唱首歌而已,認為會唱幾首歌自己的音樂素養就高了。學生對基本的樂理全然不知。又如,唱歌只是聽唱,老師找到新歌,唱幾遍,學生就可以學會。我從心里佩服學生發達的聽覺,殊不知這種教學方式只適用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原因是初入小學的學生識字不多,識譜也有困難,但他們的聽覺比較靈敏,也善于模仿,所以,采用聽唱教學。而我們現在的小學生不會存在識字難的問題,如果仍用這種方法不太適合。并且模仿老師唱,只能形成一個一個的模仿秀,抹殺了自身的創新能力,更談不上創新思想了。所以,我們應提倡視唱教學法。
一、唱譜
大多數學生以前從未唱過簡譜,更不用說五線譜了。因此,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必須從頭開始,給學生補這一方面的知識。就唱譜的方法,我提出兩點小建議:(1)找一些學生會唱的歌曲,并且是譜面非常簡單的譜子,也可以找一些譜面簡單的流行歌曲,這樣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通過聽唱會的歌詞去一一對應譜面,歌詞上的旋律已經形成固定的格式,再與譜面的旋律一一對應,就可以讓學生初步掌握音程的高低、音階的高低,通過這樣多次的訓練,讓學生的腦海中建立起音階、音程的概念,同時穿插一些五線譜的內容。簡譜與其并存,簡譜在社會上有極大的實用性,而五線譜則是大眾的知識,可以與國際接軌,適用于一些較廣泛的群體,進而擴大學生音樂的知識面。(2)找一些簡單但陌生的簡譜,通過老師的范唱,讓學生視唱譜面,這一方法是建立在前一基礎上的,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從中得到學習的樂趣。我們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因此,不要想著用我們的音樂課去培養音樂家,而要讓我們的音樂課堂培養出更多的懂音樂、愛好音樂的學生。
二、唱歌
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的共鳴、氣息等一大套系統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甚至對他們來說是抽象的,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教材中涉及的歌曲,學生學唱的興趣不高。為上課我精心做了準備,希望學生能在我的引領下試著欣賞音樂、喜歡音樂,從音樂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山Y果是事與愿違,預想與實際的情境,和學生的實際狀態很是出乎意外。上課過程中,大部分學生似乎對音樂充耳不聞,各自做著各自的事情,完全游離其外。課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并試著去改變,可改變后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后來,我發現學生對“古典音樂”并不感興趣。不想“死學”書本上的內容,想聽流行歌曲。介于這種情況,我采取教材內容與課外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適當地加入一些流行歌曲)。一方面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另一方面,滿足學生的要求。這樣學生的興趣也就可以被調動起來,學生也能真情流露地去演唱,一舉兩得。
三、音樂欣賞
我們該給學生欣賞什么樣的音樂呢?這是讓我們很頭痛的問題,書中的外國古典音樂學生不愛聽。所以,首先要證實的是音樂的種類是很多的。音樂如海,我們音樂教師要做的工作,就是把這海中最美麗的浪花奉獻在學生眼前,讓學生為之傾倒,并產生對大海的向往。但要選入音樂課堂的音樂也是有標準的:(1)經典性。貝多芬,莫扎特是經典,但經典不僅僅包括這些內容。真正的經典是那些能夠經得起時間洗刷,依然久久傳唱的音樂作品。流行歌曲也有經典的作品,但不能成為永久的經典。風靡一時的《兩只蝴蝶》《2002的第一場雪》《老鼠愛大米》等歌曲,現在已經被人們所遺忘,甚至有人覺得這些歌曲有些土。相反的,如鄧麗君的歌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已經幾十年了,卻依然時時回蕩在城市的夜空,這才是經典。(2)聽一些思想積極向上的歌曲,也是落實“與時俱進”指導思想的具體表現。如《祖國你好》《祝福祖國》《紅旗頌》等愛國歌曲,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社會在發展變化,我們對音樂的學習方式和內容也需要不斷變化更新,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社會,滿足學生的真正需求。我們應該學習關注課堂外的音樂世界,把更多像《吉祥三寶》這樣清新健康又溫馨可愛的時代新作介紹給我們的學生,而不只是死啃一本教材。
一個真正的音樂愛好者會對音樂內涵有著強烈的了解欲;對音樂的發展史有著全面了解;對音樂的發展趨勢心有所思。所以,音樂教師要多多讀書,不斷加強自我音樂修養,深化音樂文化底蘊,懷著特有的愛護學生之心,用獨有的文化知識魅力去詮釋音樂知識。
有這樣一種說法:“教教材者死,用教材者生,創教材者強?!彼裕绾戊`活科學使用教材是對教師很大的挑戰和考驗。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對教學資源的開發意識和創新意識,這樣才能真正走向音樂教學的“自由”境界,培養出各具特色的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王海宏.淺談對于音樂教育的幾點建議.大眾文藝,2009(1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