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麗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煉意志、發(fā)展思維、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驗、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語言是文化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和重要載體。因此,學習語言不僅僅是為在生活中應用,其實它本身就是生活。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英語;問題;對策
一、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內(nèi)涵
以生活為根基的英語教學就是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英語生活化教學強調(diào)教師和學生雙方在教學中共同感受生活,表達生活。英語生活化教學注重生活素材的選擇和運用,將英語學習領域從單純課堂拓展到校園、家庭、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二、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一些誤區(qū)
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雖然發(fā)揮了一些作用,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一定要避免在深入理解英語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陷入以下幾個誤區(qū):
1.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
有些人認為,英語生活化教學對學生成績的提高不利,其實不然,實際上教學方法與學生成績之間的關系是手段和目的的關系。英語生活化教學與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總目標是相適應的,評價這一目標的考試方式必然也與生活化的教學手段相適應,因此,生活化教學并不會導致學生成績的下降。
2.生活化教學和學生的生活世界等同
教學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其真正意義在于改變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個性的壓抑和學生創(chuàng)造力扼殺的狀況,但是,如果要求學生除了要掌握教材內(nèi)容以外,還要掌握大千世界日益更新的諸多信息,這不但不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反而加重了他們的負擔。
3.英語教學的生活化只不過是教學方法上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以分數(shù)作為評定學生學習情況的標準,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英語單詞、語法和句型的知識以及反復進行應試技能的訓練。這樣,學生就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差。英語生活化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要求把學生看作生活中的人,并不再是接受單詞、學習語法和應試技能的容器,這就意味著對學生作為主體“人”的尊重。
三、對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研究的思考
目前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實踐還存在不少問題,筆者認為,要真正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效率,進行生活化教學,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以教材為依托,尋找英語教材與生活的切入點
教師要以生活為中心教學,而不是像教科書一樣以文字為中心。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去發(fā)掘教材以外的生活素材,把教材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更接近現(xiàn)實生活。
(1)用生活導入教材
小學英語課本的內(nèi)容絕大多數(shù)來自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在講述教科書上的內(nèi)容時,最重要的是要從生活出發(fā),用學生熟悉的內(nèi)容導入教學中。
例如,PEP小學英語第六冊 Unit 3 My birthday
Lets chant A Lets learn Lets try
利用生活中的片段使得學生能夠就12個月份進行四季劃分并會唱Lets chant 。能夠使用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能夠聽懂并填寫Lets try部分Amy一家人的生日。例如,使用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在進行造句訓練之后,就要進行整篇文章的訓練。
(2)用生活拓展教材
英語生活化教學是指英語教學來源于生活,然后再用到生活中。在教學中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尋找相關的英語材料,捕捉其中有益的英語信息,然后再把學生身邊的英語引進課堂。
2.以生活為源泉,進行生活化的教學
教學內(nèi)容是教學之本,學習英語的年齡越小,我們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從生活經(jīng)驗中選取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易學,能使學生適應學習、獲得經(jīng)驗、得到發(fā)展。
(1)學生學校的生活內(nèi)容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中,他們不僅可以學習、運動、生活,還可以結交很多朋友,認識許多教師。校園的設施,如computer room,playground,class room,library等等,學生都很想知道。當然,也可以結合學校生活,教授更多的詞匯、句子,例如,“I like swimming.”“I can run.”“Miss Wang is our English teacher.”等。
(2)學生家庭的生活內(nèi)容
家是學生最熟悉、最溫馨的地方。家庭成員、家具、職業(yè)等學生都很有興趣了解。我們還可以把每一項內(nèi)容進行一些拓展。例如,學生可以帶著家人的照片來,介紹家庭成員,這樣他們就很愿意主動學習與表達,并互相進行交流。“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eacher.”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等。
3.以作業(yè)為橋梁,尋找英語和生活的拓展點
在新課程標準中把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作為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yè)時要做到有趣味性、實用性、創(chuàng)造性。
(1)布置探究實踐型作業(yè)
讓學生隨時隨地去收集、記錄生活中的英語,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學生完成的作業(yè)也很豐富,例如,有CCTV(中央電視臺)、NBA(美國職業(yè)籃球賽)等。完成這種作業(yè),學生為自己能發(fā)現(xiàn)并學到身邊的英語感到興高采烈。
(2)布置合作學習型作業(yè)
以新標準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為例,在這冊學習中接觸了一些地名及部分問路對話,我布置了四種不同難度的作業(yè),對學生進行這些方面的英語強化練習:聽錄音,四個學生分角色模仿跟讀問路對話;聽錄音,四個學生分角色表演問路對話;置換對話,分小組編新的問路對話;分小組自編、表演問路對話。
參考文獻:
[1]楊秀寧.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研究的現(xiàn)狀及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1(09).
[2]丁國純.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淺談[J].遼寧教育,2010(11).
[3]丁國純.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淺談[J].教學與管理,2010(29).
[4]楊芳.論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理論導報,2010(10).
編輯 董慧紅